(圖片來源:Nealwei, CC Licensed)
從台北開車一出雪山隧道,放眼望去,除了遠方太平洋上的龜山島,以及翠綠遼闊的蘭陽平原外,就是一棟棟造型多變的民宿、Villa,突兀的聳立在農田中,而你知道,這些擁有田園美景的民宿,多半都是變更使用項目的「假農舍」嗎?
根據《上下游市集》報導,宜蘭縣政府統計,宜蘭縣自 2000 年起到 2014 年底,一共興建了 7612 棟農舍,總共流失了 1900 公頃農地,佔全縣農地面積 7%,而在這 15 年當中,同樣為農業縣市的南部四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所發放的農舍建照一共為 2683 件,還不到宜蘭縣的一半。
此外,一般來說使用農舍可免稅,但根據宜蘭稅務處稽查發現,縣內有將近 8 成農舍沒有落實農舍農用,必須收取地價稅,包括鋪上水泥鋪面、興建庭園造景,以及違建等。此外,雖然農舍數量倍增,但自 2006 年到 2012 年,宜蘭的農戶數就減少將近 1 千戶,換句話說,當中有部分使用農舍的人並非農戶,而是另有其人。
(圖片來源:mingphoto36, CC Licensed)
為了杜絕農舍濫建的情況,宜蘭縣政府自上月起凍結核發農舍建照、農民資格,並頒布《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建立嚴審機制,此舉引發正反兩極議論,贊成者認為「農地農用」,杜絕建商炒地以維護農民利益,但反對者擔心農地價格受到影響,侵犯農民財產。
別讓子孫痛罵我們這一代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在宜蘭縣冬山鄉耕作 50 年的的老農林崑陵表示,宜蘭土地特別,可種蔥、金棗,更能栽種比日本品質還好的稻米,應該盡力保護,思考土地價值,別讓子孫痛罵:「你們這代在搞什麼東西!」
壯圍老農黃國添說,雪山隧道通車後,嚴重衝擊宜蘭地景,農舍倍增的情況下,導致自然景觀被破壞,多數農舍成了外地人的假日旅店,築起圍牆改種草皮,讓農地嚴重流失。
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李寶蓮則是批評,政府一開始沒有好好把關、便宜行事,在核發農舍建照前,未善盡管理這些人是否具有農民資格,長期下來讓仲介業者「積非成是」,導致越來越多人把其賭注投注在此,「當務之急應先防堵正要進場的民眾,嚴審農舍資格,避免更多人受害。」
異國風格民宿,真的適合宜蘭地景嗎?
在雪隧通車後,台北人每逢周末就喜歡赴宜蘭遊玩,不僅讓礁溪、頭城周遭交通大打結,建商、財團,乃至於當地居民受惠於觀光市場,不斷購買農地變更用途,讓一棟棟與當地人文地景風格迴異的「歐式」、「南洋風」、「日式」、「地中海風格」民宿,聳立在宜蘭的農田中。
只是,美好的良田在填上水泥後便一去不復返,我們應該竭力保存這個珍貴的自然地景,還是不斷開發這塊充滿潛力的觀光市場大餅?相信這些充滿睿智、愛護生態的宜蘭老農們,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