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立場新聞

香港雨傘革命運動從去年至今已逾半年,伴隨著運動結束,與「雨傘」相關的爭議,仍是餘波盪漾。至今最為顯著的爭議事件,即為中資聯合出版集團 — 三聯、中華及商務書店(簡稱「三中商」),近來傳出刻意冷待支持雨傘運動的相關書籍(入書量為正常的十分之一)、並且分配冷門的擺賣位置、與積極推銷「批佔中」新書;同時支持佔領運動書籍的小型出版社,慘遭中資出版集團大批退書,不免讓人質疑,中國官方正是透過書籍通路,來抹殺立場「不正確」的書籍。

據立場新聞報導,自雨傘運動後,市面上出現多本以雨傘運動為主題的書籍,以此為歷史大事來紀錄、分析,當中則以《每一把傘》、《被時代選中的我們》及《傘聚》等最為顯著。

 

此為《被時代選中的我們》與《傘聚》封面。(圖片來源:立場新聞

  • 支持香港雨傘運動的書籍:被少進貨量、擺在極差的販賣位置

以《每一把傘》為例,此為前明報首席記者李鴻彥與攝影師馬丁一同製作,將佔領區收集的故事集結成書。但透過《立場新聞》報導,《每一把傘》的出版社「有種文化」負責人 Ivan 表示,聯合出版集團購入《每一把傘》的數量卻是出奇地少。和其他同類型的連鎖書店如大眾、誠品及 Page One 來比較,聯合出版集團旗下書店的入書量僅有正常的八分之一,而每間書店的入書量只有單位數,不僅如此,也有讀者向出版社反映《每一把傘》並沒有放在書店的顯眼位置,而是放置在書架內。

然而,另一本《雨傘之殤》,為 ATV 焦點負責人雷競斌筆名相同的作者「唐文」所寫,雖然聲稱客觀分析「佔中」,但卻指控運動是由「外國勢力」控制,被外界質疑是「假客觀」,但卻在三中商的多間分店中有大量的存貨,而且放在當眼位置。

 

《「佔中」透視》被放置在書店進門、第一眼就能看見的位置。(圖片來源:立場新聞

  • 反觀批評雨傘運動的書籍:放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引述立場新聞的說法:

《「佔中」透視》由三聯出版,作者為香港作家余非,封底強調該書「不是時事評論,是作者由心出發的人文觀察」,書中前言形容佔領為「外部勢力介入策動『港版顏色革命』」。

書中有這麼一段:

警察執法不能使用暴力?一使用暴力就被香港一部分人刻意放大、大加渲染,然後全港炸鍋(普通話用語,即「炸開了鍋」,熱議之意)?作為維護社會治安的「暴力機器」,竟然在面對長期隨意霸佔街道、製造混亂的嚴重違法者時,被認定不能使用暴力!

-<立場新聞

除了《佔中透視》這本書外,還有《佔中運動實錄》

《佔中運動實錄》:只有警員洗眼 沒有示威者受傷

而《佔中運動實錄》則標榜「以攝影圖片,客觀記錄運動中的人物和事件」,但全書偏頗處處:全書沒有任何一張示威者受傷的照片(有警員向示威者噴射胡椒噴霧 的照片);書中以六頁篇幅,刊出十多張不同團體擺「保普選反佔中」街站的情況,但 1130 升級行動(書中稱「暴力衝擊」)只有兩頁三張圖,其中兩張是警員洗眼。-<立場新聞

 

 

  • 支持雨傘運動的小出版商:遭到大批退書,「被趕盡殺絕」

曾出版多本支持佔領運動書籍的小型出版社「上書局」,從去年 12 月底開始,慘遭三聯、中華、商務三大書局的中資母出版集團大批退書。上書局的總編輯鄺穎萱,接受報章訪問時形容,今次被趕絕至「全軍覆沒」。

據明報報導,以往在 7 月書展推出的新書,通常可在書店存放發售 1 年,其後即會被退回,但去年 12 月底起,數以百計其出版的書籍遭聯合出版退回,連一些非敏感的書目,如有關飲食及寵物的書籍均被退回。

三中商未提及任何原因,鄺穎萱表示,三中商旗下書店會將九成書籍退回,並只留下一、兩本存貨「看門」,應付讀者或傳媒查詢。

 

延伸閱讀:

面對中國市場誘惑,香港歌手何韻詩:賺到全世界卻賣了自己靈魂值得嗎?

當中共失去了香港一整個世代的青年,香港會走向獨立嗎?

《TIME》:香港雨傘革命讓中國想用「一國兩制」統一台灣更加困難

或許連一點點機會都沒有了,但還是得不帶絕望前進 — 香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