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ngHao

柯 P 失言風波還在燒。對我而言,我真正在意的是「進口說+粉絲護航買來的婚姻就是進口說」,兩者加在一起,造成的效果,其實就是在歧視新移民

所以,討論進口適不適合用在人身上,或是喊說:「你看人家國外也都用 import 一詞」,都是沒有意義的(以及難道外國歧視移民,我們也要跟著歧視嗎?)。

我認為現在挺柯 P 的輿論與討論,最難以突破,取得強大支持的說法,大概就是「柯 P 說『進口』是點出事實」,然後現在又有自由戀愛的越南菁英女性,嫁到台灣後,其二代跳出來加強「跨國婚姻就是買來的」說法。我覺得,這對全台灣 40 萬新移民與二代以及他們的台灣老公,是一個重大的傷害

首先,大家都只看「現象」而不看「原因」。

「婚姻買賣」是既存現象,可是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大家都會說:「因為台灣男尊女卑的文化,加上父母覺得兒子一定要娶個老婆,但是那些男生在台灣的婚姻市場就是娶不到老婆,那麼就去『買』一個。」

可是到底什麼是「買的」?買來的指的到底是「把錢給仲介,請他們介紹」、還是真的買一個新娘?我覺得是前者。因為資訊不對等,仲介得以剝削台灣男方與東南亞國家的女方。我認識的越南姊姊們,沒有一個人真的拿到很多錢,對她們來說「我根本沒拿到錢,為什麼要說我是買來的?」,她們至今都不懂台灣人說他們是買來的,是什麼意思。

「你們台灣人,結婚不是都會拿聘金嗎?那我嫁過來只拿到 500 塊美金的聘金,為什麼就被你們說成是買來的?是要買來把我當傭人用嗎?500 塊美金,給我越南爸媽,買東西給我帶來台灣,還有機票錢,就通通都花光了,什麼買?我根本是免費過來的。」

再者,跨國婚姻,因為仲介與雙方國境管制的關係,的確有商品化的現象。

但事出必有因。跨國婚姻,就是因為台灣的產業政策失利,經濟發展遲緩,從事勞務性質 工作的底層男性,因為政府開放外勞來台工作的關係,成為了婚姻市場上的魯蛇,難以有對象談戀愛,更無法進入婚姻。說起來,其實那些跨國娶妻的台灣底層男性,他們雖然不是性別關係中的受害者,但他們是資本主義的階級受害者。

第三,去東南亞娶妻團,其實是相親性質。

難道你會批評台灣人的相親、交友軟體、月老銀行,甚至是交友聯誼的電視節目嗎?那些節目、軟體與銀行,每一個都是在複製男女的性別權力關係、刻板印象,為什麼台灣郎到越南相親,就要被你們說是「買新娘」呢?

我覺得,我們若是自詡為一個進步的國家,我們應該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去批判我們選出來的首長,也批判我們自己。新移民來到台灣,她們很努力地適應台灣,也讓努力讓我們了解她們。

那我們什麼時候要放下偏見,去認識她們?

認識她們並不是參加什麼移民文化節、潑水節或是去越南小吃店吃吃河粉就叫認識,認識是去接近她們,站在她們的立場去想事情。我相信,台鐵可以放下偏見與歧視,廣設伊斯蘭祈禱室,開放北車大廳給移工使用,我們一定有智慧與開放的心,去創造一個新移民友善的國度。

參考文章:
我寫的一篇文:
《新移民是進口商品?放下無知與歧視!柯市長的多元文化課程》
//womany.net/read/article/6946

(本文為KangHao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任意轉載;圖片來源:ziheye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