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
運動、上班、搭捷運,許多人喜歡在這些時候戴上耳機沉浸在音樂裡暫時忘掉外面的世界,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為了你的耳朵好,聽音樂一天最好不要超過 1 小時。
聽音樂是很多人的興趣,不過世衛組織建議一天聽音樂最好不要超過 1 小時。Photo credit: Ludosphère
- 1 天不要聽超過 1 小時
根據 BBC 報導,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為了保護耳朵的聽力,一天聽音樂最好不要超過 1 小時。
一份世衛組織的報告指出,有 11 億名青少年聽音樂「聽太多、音量開太大聲」,導致他們處在會有永久性聽力損傷的風險。
音樂播放器、演唱會、酒吧播放的音樂更是對聽力造成「嚴重威脅」。
- 4300 萬人耳朵有問題
經過世衛組織的統計,年紀在 12-35 歲之間的人總共有 4300 萬人有聽力受損的問題,而且情況正逐漸變嚴重。
在 12-35 歲這個年齡層,又生長在富有的中產國家的人之中,有半數暴露在音樂播放器播出的危險程度音量中,另外有 40% 的人暴露在夜店、酒吧的高度危險音量中。
美國聽力受損的青少年在 1994 年時只有 3.5%,到了 2006 年的時候已經上升到 5.3%。
惱人的噪音會讓人頭痛欲裂。Photo credit: Bart
- 容易忽略的小問題
世衛組織傷害預防管理司司長克魯格博士 (Etienne Krug) 向 BBC 表示:「我們正在試著提醒大家注意到一個比較不受注意的議題,這個問題有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來預防傷害。」
報告中指出:「保持低音量是很重要的,還有少用音樂播放器,一天不要用超過 1 小時也可以大大降低噪音帶來的傷害。」
- 警報器不能聽超過 9 秒
聲音越大聲,就會越快對耳朵造成傷害,WHO 做了一個列表告訴你各種聲音有多大聲,並建議你安全的聆聽時間:
·85 分貝:車子裡的聲音;不要聽超過 8 小時
·90 分貝:割草機的聲音;不要聽超過 2.5 小時
·95 分貝:一般機車的聲音;不要聽超過 47 分鐘
·100 分貝:汽車喇叭、地鐵;不要聽超過 15 分鐘
·105 分貝:MP3 開到最大聲的音量;不要聽超過 4 分鐘
·115 分貝:喧鬧的搖滾樂演唱會;不要聽超過 28 秒
·120 分貝:長喇叭巫巫茲拉 (註 1)、警報器;不要聽超過 9 秒
註 1:巫巫茲拉是種長約 1 公尺的長喇叭,南非球迷在看球賽的時候常拿來吹奏,吹出來的聲音類似大象。巫巫茲拉因為聲音可能會對聽力造成永久性傷害,使得巫巫茲拉的使用有爭議性。
搖滾樂團表演現場的擴音器會對聽力造成很大的傷害。Photo credit: achrntatrps
- 音樂要開多大聲才對?
那麼,聽音樂的時候要開多大聲才不會傷害耳朵呢?
世衛組織提出了一個大略的原則,建議在聽音樂的時候,將音樂維持在最大音量的 60%。
如果在搭飛機或是火車的時候,想要擋掉惱人的噪音,抗噪耳機會是你的好幫手,它可以幫你擋掉周圍的噪音,讓你用比較小的音量聽音樂。
世衛組織也建議,在吵鬧的地方時應該帶著耳塞,聽音樂聽一段時間要休息一下,在現場欣賞樂團表演的時候應該要遠離擴音器。
但如果要避開聲音,那參加演唱會還有什麼樂趣?
克魯格博士說:「我們了解這會很掙扎,就像喝酒一樣,很多跟享樂有關的風險因子都不太容易改變,但我們必須要讓大家注意到這件事。」
聽音樂是種享受,但還是要小心不要對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傷害。Photo credit: Masanori Mineoka
- 夜店要提供免費耳塞
世衛組織提到,除了個人要對自己的耳朵負責,政府跟耳機製造商也有責任一起保護所有人的耳朵。
例如,夜店應該提供休息室或是免費耳塞給客人;耳機製造商應該要對音量設下限制,不要讓人聽到太大聲的音樂;政府也應該要制定更嚴格的法律規定。
- 小心!音樂太大聲會耳鳴
幫助聽障慈善組織 (Action on Hearing Loss) 的執行長貝克爾 (Paul Breckell) 說:「在聽很大聲的音樂時,音量每增加 3 分貝,聽音樂的時間就應該要跟著減少一半。」
「舉例來說,聲音有 88 分貝時,安全的聆聽時間是 4 小時;聲音提高到 91 分貝時,只能聽 2 小時,以此類推。」
貝克爾呼籲音樂愛好人仔細想一下,長期用播放器聽超過 85 分貝的音樂時會帶來的長期危險,他指出如果聽太多的話可能會引起耳鳴,引起聽力問題。另外,貝克爾也提到,一個好的抗噪耳機可以帶來很大的不同。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Cut music to ‘an hour a day’ – WHO”
延伸閱讀:《英國聽障教師成功航行全球》
(文章來源:地球圖輯隊授權,圖片來源:Jonathan Powell,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