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形容生活極為窮困,或是無法顧及整體,照顧不周的窘態

《BO 導讀》:監獄風雲越演越烈!今日法醫高大成主動在臉書針對六位收容人的死因提出質疑,除了讓許多人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死因外,我們更應該一同來關注這暗藏於角落的隱憂 — 「收容人的超收議題」。對於這位在監獄擔任獄卒的林文蔚來說,頭破血流、流感的溫床已是監獄裡的真實現況,若是持續忽視未跟上收容人增加速度的管理人力問題、與過時的台灣法制 (毒品犯同等於是刑事犯),是相當有可能逼迫下一個監獄風雲上演!

黑暗角落的一隅:先從扁總統的牢房空間開始說起

拜陳前總統繫獄之賜,監所人權議題成矚目焦點,實在是台灣百年獄政得未曾有之盛況。

由於阿扁將其牢房喻為「1.86 坪的總統府」,使法務部與扁家人為牢房大小大打口水戰。扁營稱阿扁只有 0.3 坪的居住空間;法務部則公佈北監相同大小的牢房指出阿扁實際有約 1.38 坪的空間,居住條件與同棟舍房其他收容人相同。扁家人於是又質疑扣除廁所、置物箱面積後僅剩 0.3 坪的空間。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建商算房子的坪數是把浴廁桌椅櫃子占用的坪數算進來還是扣掉?阿扁居住空間大小的問題就在他移往台中培德專區治療後鮮少再被拿出來討論。

前任元首畢竟是國際矚目的指標人物,法務部怎麼可能自己打臉,扁牢房再怎麼小也不會低於《法務部指定各監獄收容受刑人標準表》核定容額按 0.7 坪/人的使用面積,但監所真實的收容情形又是如何呢?無權無勢的收容人自然不可能享與前任元首相同的待遇。

名嘴沒說的事:監獄裡,超額收容的問題其實相當嚴重

我國在「重罪重罰、輕罪輕罰」刑事政策下,對重大犯罪者採取從重量刑。無期徒刑執行須逾 25 年始得報請假釋、數罪併罰裁定執行刑期提高至 30 年、三振條款 (重罪三犯)不得假釋,皆導致長刑期受刑人人數增加。

延伸閱讀:【監獄風雲】名嘴講了一夜的「三振法案」,這張圖讓你秒懂

加上社會整體犯罪案件以毒品、竊盜、公共危險及詐欺犯罪逐年增加,檢察官加強犯罪追訴及法官提高定罪率等,造成「重罪重罰關越久、輕罪輕罰常回籠」,超額收容也就日趨嚴重了

讓我們看看現況:全國 24 個監獄,只有台東、綠島、金門未超收,12 個看守所則是全部超收,2014 年 4 月 30 日矯正機關核定收容人數為 54,593 人, 但實際收容的人數是 64,362 人,整整多出了近萬人,也就是超收比約 18%,所以 0.7 坪的使用面積壓縮到了只有剩 0.4 坪。

談到這裡大家或許會覺得無聊,的確,人對數字其實是無感的,我若不是在這個職場,可能也不覺得怎樣,不就是 10 個人的牢房多住 2 個人嘛?能有多擠?

以宜蘭監獄為例,牢房分為 2 坪以上 3 坪不到的小牢房和 4 坪未滿的大牢房兩種,小牢房有一組上下舖的床架,相信當初的設計的收容人數是 2 人,但現況上一房 4 人是常態,有些房還會住到 5 個人;大牢房內有四組床架,原設計收容 8 人,現在大多住 16 人,有時還會擠到 17 人,這樣擁擠的程度別說 0.7 坪了,連 0.4 坪都沒有。

空間擁擠帶來的是頭破血流、流感的溫床

數據並無法讓人看見擁擠帶來的影響,除了居住空間限縮,也帶來許多令人頭大的管理問題。在酷暑的盛夏,房內溫度可達三十度以上,所以樓上的房叫烤箱,樓下的則叫蒸籠,狹小的空間難免有肢體上的碰觸,造成的衝突小則口角大則幹架,這情形在悶熱的夏季尤其嚴重,打得頭破血流可說是家常便飯。

由於房內只有一個馬桶,每天早晚的盥洗時間大家輪流使用或許還可以,但遇到腸胃型流感群聚感染可就有得瞧了,拉肚子可是沒法忍的,大家都急著上廁所時該怎麼辦?

犯罪者的不人道遭遇,就是政治正確?

擁擠成了剝奪自由以外附帶的刑罰,但在因果報應根深蒂固的華人社會裡,似乎犯罪者所受的待遇越是不人道,就越是「政治正確」,超收與人力吃緊其實是問題的一體兩面,看到有同仁在網路上討論超收問題時,語帶諷刺地說:「把他們照顧得很好。」很令人難過。

台大法學院李茂生教授於〔2013 年第四屆國際人權教育研討會 Prison:TreatmentandReform 監獄:處境與改革論壇〕時語重心長地表示,過去他曾參與軍監移交法務部,好不容易增加三棟舍房,卻因為管理人力不足而將收容人全部集中到一棟舍房,原本可以正常收容的卻變相的回到了超收的狀態。

2014 年 1 月 17 日國防部將台南六甲軍監、桃園八德軍事看守所移交給法務部矯正署增,加收容人數 1,721 人,超收的既定事實下,要解決問題並非單純在建築體上做空間的擴充就有辦法解決,還需要醫療、人力等條件齊頭並進讓我們監所第一線管理員最有感的莫過於人力吃緊,若是人力未擴編,相信李教授所說的情形必然還是會發生。

多少人力管理收容人?「一個人單獨管理兩、三百人已是常態」

依監察院於 2010 年之《監獄、看守所收容人處遇、超收及教化問題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中指出,各國戒護人員與收容人比例,香港 1:2.4、日本 1:4.6、韓國 1:4.7、美國 1:4.8、新加坡 1:8.3,相較於我國為 1:14.1,顯示我國戒護人力相對不合理,不利於囚情之穩定。

然而就像我前面講的,1:14.1 仍然是一個讓人無感的平均值,一個管理員面對 14 個受刑人感覺上似乎沒什麼,但我們值勤時其實鮮少遇得到自己一個人戒護 14 個人的狀況,全國監所管理員男性 4213 人,女性管理員 536 人,分別管理 58,723 名男性及 5639 名女性收容人,然而扣除借調、內勤、差假人員之後,實際上直接戒護收容人的管理員人數可能不到 1/3,夜間或假日一個勤區只有兩個人輪值,一個人單獨面對兩三百個收容人已是常態

公部門人力精簡的思維用在辦公室不會有什麼問題,事務性的工作量增加人力遇缺不補,或許只是增會公文的處理時間,但以管人為工作核心的監所可不能套用這種思維,否則今年 2 月台中監獄收容人勒斃同房一案就不會發生;

長久以來戒護科這個員額最多的科室,經常被拿來當人力庫使用,只要其他科室出缺就先從戒護科調用人手,拿管理員當辦事員用不僅人事成本較高,也令戒護人力更為吃緊,員額固定的監獄並不會因為超收而擴編,為了讓我們可以正常休假,在現有的警力之下合併勤區,於是夜間一個人兼兩個舍房變成了常態

再以宜蘭監獄為例,就連新收房這樣的重點勤區,都要兼兩層樓共三個舍房,總管理的收容人人數達 629 人,以當日全監總人數 2895 人來算,等於一個人就要管理全監 1/5 的受刑人,就管理員和收容人的理想比例 1:4 來看,壓力之大責任之重不難想像,尤其假日一個人一天共要值勤 12 小時,在這 12 小時要巡邏步行約 10 公里,上下各 800 級的階梯,累都累翻了,怎還有心力顧好收容人?只要值班的時候不要有狀況、別死人就是萬幸了。

為解決超收問題,政府異想天開花了 184 億擴充空間

為解決超收問題,矯正署提出了「改善監所十年計畫」,除了前述接收的台南軍監及軍事看守所將成立台南第二監獄及桃園第二監獄外,臺中女子監獄、臺北監獄、宜蘭監獄擴建計畫已在進行,斥資 16 億 5,941 萬的這 5 項計畫,完成後將可增加 4,425 名容額,可將整體超收比降至 11.22% 左右,增加容額一名得要花 37.5 萬元的成本,但這只是第一階段,若加總未來各監所擴建經費則為 184 億 3997 萬,共增加容額 18,580 人來看,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個容額得要多花 99.2 萬元的成本。

如果你被上面的數字給嚇到的話就讓我們先撇開擴建計劃不談,只單單來算「吃」的成本,成年收容人的伙食費每個月是 1800 元,收容少年則是 2210 元,以 成人 62,735 人及少年 1627 人計,一個月就要花 116,518,670 元,由此可知機構處遇並非成本低廉的刑事政策。

台灣的法制不斷「製造」收容人,再多空間都不夠

頭殼有洞監獄就算蓋再多還是會住滿,在世界各國將藥物成癮歸為醫療問題、視成癮者為病患而將毒品除罪化的同時,我國卻反其道而行,不放棄援用刑事懲罰,畢竟 64,362 位收容人裡就有 29,220 位毒品犯,約佔總收容比例的 45%,若是予以除罪化,超收問題立解,不過看今年刑事警察局才剛斥資 9,990,000 元來建置「毒品犯罪資料資訊系統」,毒品除罪化恐怕到台灣兩百年獄政都不可能實現,畢竟要拼績效時毒品犯最好抓了。

那麼……就讓我們國家繼續打 170 年前的鴉片戰爭吧!

註:資料來源:法務部矯正署(統計日期:2014.04.30)
原文刊載於 2014 年 8 月號《人本教育札記 n.302》

(圖文皆為作者林文蔚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獄醫獨白:你有聽見六條人命的悲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