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KR

近年來,在國際婚姻的浪潮下,台灣外籍新娘的人數也逐漸攀升。娶外籍人士為妻,顯然已是台灣男性目前進入婚姻的一種方式。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社會目前有將近 40 萬名的外籍配偶。

不過,生長背景和語言的不同,是新移民女性遠嫁至台灣幾乎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嫁到好夫家是一回事,但是,若遇人不淑,家暴和語言凌虐就難以避免。例如,在 2002 年,越南籍新娘段日玲嫁至台灣,原以為能共組幸福家庭。沒想到,入門沒多久,就遭至丈夫不人道虐待,最後送往醫院,交由檢察官偵辦。

外籍新娘心裡築的夢,並非個個都能實現。而這樣的艱辛,在各國皆然。

近期,南韓也發生了類似的外配虐待案件。在 2005 年,一名來自越南的田氏女子在當地仲介商的介紹下,嫁給了一位李姓南韓男子,兩人定居於南韓的全羅男道。不過,十年前女子懷抱的美好夢想,在去年的 7 月 24 號正式結束,警方從骯髒深渠內,拖出了該名外籍配偶的屍體,死亡年齡為 27 歲。

當時,一位同為越南籍的鄰居告訴警方,在死者失蹤前,他有聽見吵架的聲音。而在警方偵查後,該名李姓男子也坦承謀殺,承認在丟棄屍體時,連帶將摩托車一同丟置在山間小路旁,試圖製造出車禍的假象。

  • 現今的東南亞是以往的南韓:不懂語言和文化,關係自然不對等

田氏之死是典型家暴案的悲劇性例子。根據韓裔婦女熱線的統計,在 2013 年,南韓就有共計 123 名女性被其丈夫所殺。而目前,隨著外配人數達到人口比的 2.5 % ,南韓自 2012 年開始,外籍新娘在婦女死亡人數中的比例也跟著變高。政府和民間的專家也表示,在類似性質的案件中,外籍女士遭受傷害的風險確實較高。

不過,除了風險這部分之外,專家們在其他方面一概表示不認同。根據南韓一位來自性別平等與家庭署的資深官員,語言和文化是家暴和殺害的主因。

在解釋移民婦女在南韓面臨的困境時,該官員 Choi Sung-ji 說:「思考一下,數十年前,韓國女性移民到日本或美國,她們很窮,不知道自己的老公是誰,也不會講英文。所以,她們足不出戶,老公開始無視她們,她們也沒工作,不會料理美國食物。

而現在南韓的外籍配偶面臨到的,就是一樣的處境。來自東南亞的女性到此尋找更好的生活,但絕不是因為愛。

「夫妻相遇是透過仲介媒合。如果她們不懂得說韓文,也不了解韓國文化,那她們就是處於劣勢,關係不可能平等。」她補充。

  • 國際婚姻數量攀升,南韓廣設跨文化中心,培養語言與文化概念

國際通婚的數量在南韓正急速上升中。從 1990 年到 2005 年,註冊結婚的數字就來到 25 萬,而從 2006 年至 2012 年,數字也是維持在將近 24 萬。

自 1990 年起,這樣的增長其實有個特別的原因:冷戰結束。南韓在 1992 年,相繼與中國和越南結為友邦,三個國家之間的旅遊變得相對頻繁。儘管在 1990 年,國際婚姻數只佔 1.2 %,但是到了近期的 2006 年,數字則高漲了 10 倍,來到 13.6 %。

根據 2013 年 9 月的統計,在南韓的外籍配偶數中,比例最高的是越南女子,幾乎達到 4 萬人,而中國籍或是韓裔中籍女性則占第 2 和第 3 多,其後為日籍、菲律賓籍,和柬埔寨籍女性。而為了因應這樣的趨勢,在 2007 年,南韓也通過多元文化成家法,在各地增設許多跨文化中心,提供外籍女性相關的文化和語言課程。

儘管這項法案在近年來已歷經多次修改,唯一沒變的就是跨文化機構的增設。自 2007 年起,每年就有近 50 所同性質的文化中心在提供相關服務。過去的 8 年來,在性別平等部門的執行下,也共有 217 間跨文化中心完成設立,整體計畫的資金達到 1 億 2 千萬元,和以往相比是 20 倍的增長。

  • 政策方向錯誤,重點應在法律之修正,而非試圖同化兩者之原生背景

然而,這些跨文化機構代表的實質意義,卻是性別平等部門和移民權益團體爭論的其中一個面相。儘管這些機構提供韓文等相關課程,但是整體來說幫助不大,因為他們提供的語言教育,一年算下來只有 400 個小時,也就是一天差不多一個小時。

相較之下,這些跨文化中心似乎更著重在「文化理解之進展」和「家庭整合教育服務」等這些方向,後者也被形容為一種「文化理解教育」和「雙語環境之宣導企劃」。

監督跨文化家庭等相關政策的 Choi 則表示,這些計畫主要是希望能培養在家庭與社會中,對外籍女士之原生文化的尊重。

然而,這些政策和計畫也導致了不少批評,認為政府過度重視「文化之同質化」,並希望政府能在法律上做更多改善,才能真正保障外籍配偶,避免家暴發生,同時讓移民者的人權意識抬頭。

「為什麼我們要上這些課?這些課程僅僅就是一種外配原生文化的表演而已。跨文化中心把錢砸在這些文化展示上,但說實在,重點應該是讓移民女性知道,在南韓,她們的權利有哪些。」南韓女性人權中心的秘書長 Heo Young-sook 說。

「儘管政府把錢花在這些機構上,國內對於移民女性的歧視狀況還是每況愈下。」她說。

在 12 月 30 號,Heo 在首爾舉行了一場遊行,替去年被殺害的 7 名外籍配偶悼念,同時向政府表達政策無力的不滿和憤慨。她也清楚表明政府目前應該著手改變的地方,像是掃蕩不良的國際通婚仲介,並設立更完善的社會制度,避免國內更多的家暴案件發生。

「有一件事必須要進行,那就是在外籍新娘無法取得南韓國民證的這條法律上,進行立刻修正。」她說。

  • 婚姻簽證條件漏洞多,配偶等同掌控移民女性的人身自由

如果在南韓申請的 F6 婚姻簽證可以適用於新婚的外籍配偶,那麼他或她就可以在國內待到兩年之久。兩年後,該簽證是否失效,則取決於原生於南韓那一方的支持意願,以及是否擁有長期居住或歸化的資格。

根據 Heo 的說法,這樣的制度,會讓外籍新娘的處境更加危險,也更容易成為家暴的受害者。因為該制度讓移民女性更依賴其丈夫,目的只為了讓簽證持續生效,導致丈夫隨所欲為,甚至透過隔離外界的方式,對外籍配偶實行肉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為了表明她的論點,Heo 提出一個相關數據:於去年遭受殺害的 22 歲越南籍配偶,同時也是遊行中哀悼之 7 位女性的其中一名,就是因為在丈夫的隔離下,導致她的身分沒有得到合法認可。根據移民權益團體的說法,她是在 11 月 30 日時,被一名 37 歲的男性友人殺害。

來自性別平等部門的 Choi 也坦承,這些跨文化機構確實需要在移民女性權益的教育上,多做改善。她也表示,今年將陸續開設相關課程。司法部也在家暴案和外配謀殺案的高數字釋出後,在婚姻簽證的獲取資格上,更改成較為嚴謹的方案,而這樣的改善也得到雙方的贊同,Heo 和 Choi 兩人都對移民標準嚴格化表示同意。

自 2014 年的 4 月以來,韓裔配偶若要進行國際通婚,需要達到年收 1 千 4 百 80 萬韓元,也需達到其他財產總值的最低門檻,在語言方面,要求也更高。這些新規定極有可能會讓國際婚姻的成長速度稍微減緩,因為根據一項 2006 年的南韓移民婚姻研究,在 945 個跨文化家庭中,有超過一半的家庭,年收不到 8 千美元。

然而,使國際婚姻的門檻變高,在相關條件上進行增設,真的能減少家暴案件的數量嗎?

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好比在未來,國際通婚還會替社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都需耐心觀察,並齊力找出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關心外籍配偶、移工的實際作為:帶一本你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給他們

(資料與圖片來源:Diplo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