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由於《返校》遊戲熱門,許多人也紛紛分享了自己或過去長輩分享的故事,其中有一位阿嬤則口述了當年仍是少女時期,目睹了陳澄波等人遭槍決的一幕。

阿嬤指出,當時有一群年輕人呼籲台灣應該要覺醒,有些人希望去嘉義偷武器抗,卻因此遭到逮捕。而陳澄波等人不忍心,便希望與國民黨談判,最後也通通被收押。最後國民黨宣布只要聯署100人就同意釋放他們,但軍隊並未等到聯署完畢就開始進行槍決…..

阿嬤口述,他親眼看見第二個被槍殺的是經營旅店的盧鎰,隨後就是仁醫潘木枝和陳澄波,而這段回憶和本文中所述的不謀而合。

《BO 導讀》:封面圖片是 2 月 2 日,Google 首頁的畫面。你知道,這可是有台灣梵谷之稱的畫家 –「陳澄波」的名作《淡水夕照》嗎?今年已是他 120 歲的冥誕喔!除了要讚嘆他那一筆筆的描繪,讓台灣美景得以登上國際、並創下台灣藝術家史上的最高價紀錄以外,你可知道他是歷史事件 228 的受害者嗎?今天則是要和大家分享,這美麗畫作背後的永恆故事 — 陳澄波為何死去?
今年是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895~1947)120 歲誕辰,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舉辦了東亞五個城市的巡迴大展,最後一站回到台北故宮,也是故宮九十周年院慶的壓軸大展。

陳澄波畫作:〈嘉義街中心〉1934 年(油彩)

「陳澄波」的名字,近來常被提到,他的畫作於死後在蘇富比拍賣會創下華人油畫最高價紀錄。由於陳澄波是嘉義市人,「九合一選舉」新任嘉義市長涂醒哲就曾提出「陳澄波大道」的構想,期許嘉義市能找回文化與歷史傳統中的自尊與自信,就像陳澄波筆下鮮彩亮麗的嘉義市,充滿生命的活力與張力。歲末年終,陳澄波特展在故宮壓軸展出,陳澄波的生平引發關注。

關於陳澄波的生平,故宮這麼寫:

1947  228事件發生,
三月二十五日,在嘉義車站前遭公開槍決,得年五十三歲。」

絕大多數讀國立編譯館教科書長大的學生,只知道「黃河」、「長江」經過我國那些省會,歷史教科書刻意隱去二二八事件,台灣人不知台灣史!汗顏,莫此為甚!

只好「豎起耳朵,聽清楚」故宮院長馮明珠在開展記者會對陳澄波生平的介紹:

「他出生在甲午戰爭的那一年
成長在日治時代
負笈東瀛,回來以後他到了上海
光復之後。他又為了族群的融合犧牲在二二八事變
所以我覺得他的一生可歌可泣。」

看了故宮的生平介紹,也聽了故宮院長馮明珠的引言,讓人更疑惑:

「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從陳澄波的出生談起。1895 年,陳澄波先生出生於嘉義市。家境清寒的他,13 歲才進入公學校讀書。在日治時期的台灣,畫家的社會地位很高,畫作入選日本帝展會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繪畫,也成為台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之一,而陳澄波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家。

陳澄波後來進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即現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求學期間,受日本畫家指導與影響。然而畢業後為了生活還是返回嘉義任教。 1924 年,陳澄波已近 30 歲,為了繪畫的夢想遠赴日本習畫。三年之後,陳澄波的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展,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以油畫入選的第一人,之後又多次入選。學成之後,陳澄波到上海工作。1932 年,「一二八事變」戰亂,他又回到台灣。

回到台灣之後,陳澄波和多位畫家創立美術協會,致力於將台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陳澄波的畫作,除了故鄉嘉義街景、圓環、公園、廟宇之外,還有很多台灣本土風景,如八卦山、阿里山、淡水和龍山寺等。

1945 年 8 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光復」。各地為熱烈歡迎國民政府,紛紛成立籌備會。因緣際會,陳澄波因為個性熱心,去過上海教書,會說漢語,被推舉為嘉義地區籌備會的副主任委員。

陳澄波畫作:〈嘉義街外〉1926 年(油彩)

台灣「光復」,國軍來了,民眾揮舞著國旗,列隊在嘉義火車站前的大馬路上熱烈歡迎。陳澄波對國民政府也充滿期待。1946 年,他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參議會議員,陳澄波也正式加入「國民黨」。

然而,1947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消息迅速蔓延全台,風暴很快席捲嘉義。時任嘉義市長的孫志俊要求駐守嘉義的軍方率軍隊進入嘉義鎮壓,造成市民 死傷慘重,而陳澄波代表民眾擔任「和平談判代表」前往嘉義水上機場和軍方談判。豈料這根本不是「和談」,陳澄波一行和平談判代表一到機場門口,就被趕下車,雙手被鐵絲纏繞反綁在背後,被衣服蒙住臉,遭到拘禁刑求。

兩個星期之後,3 月 24 日,陳澄波被轉而拘禁在嘉義市警察局,那一天他寫下遺書表明為了 12 萬市民犧牲,無怨也無悔,遺書裡也寫到他對藝術的鍾愛, 致死也不渝。隔日,3 月 25 日,正是中華民國的「美術節」,陳澄波在這一天以「叛亂暴動」罪名,遊街示眾。他跪在車上,雙手反綁,背上插著死囚牌,押著遊街。沒有經過任何審判,陳澄波在嘉義市火車站前遭到「公開槍決」。

陳澄波上午被槍決之後,一直到了下午五、六點左右,當局才允許家屬收屍。家屬要將屍體抬回家裡,在那噤聲的年代,連和鄰近醫院商借擔架都遭拒絕,沒有一間醫院敢借。焦急的家屬只好返回家中,拆下家裡的門板充當擔架,將陳澄波的屍體抬回家中。

而陳澄波的妻子是台灣堅毅女性的代表,心痛心死、哀戚愈恆的她當下鼓起勇氣,請來攝影師拍下陳澄波的最後遺照。陳澄波的妻子將這張遺體照片藏在神主牌的後面幾十年,並且妥善保留陳澄波的舊衣,其中一件內衣上面有兩個洞,是陳澄波死時穿的。當然還有陳澄波的多數畫作,妻子都悉心保存。

幾十年過去,走過暗不見日的血腥歲月,證據也重見天日。陳澄波沉冤的積雪如同他的最後畫作《玉山積雪》一般,終召得雪。陳澄波的畫作重見天日之後,在國際拍賣會上,屢創新高,《淡水夕照》以兩億多元賣出,創下華人畫家新紀錄!

回到「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黨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

在台灣民主實踐「轉型正義」的關鍵時刻,故宮不該掩飾、隱瞞,應該讓人民,特別是年輕朋友了解過往的歷史,也才能感受到陳澄波畫作綻放出的感人生命張力。

(合作媒體:《想想論壇》授權,作者:張肇烜;圖片來源:google 首頁截圖,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