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卡通票證董事長王國材日前對媒體表示,柯文哲選前曾拋出開放虛擬支付系統的概念,一卡通未來有機會進入台北捷運。報導出來,大家把焦點放悠遊卡以後可以到高雄使用,或是一卡通可以到台北使用。

這樣的新聞詮釋方向,可能誤解了開放政府的理念。

開放的重點,並不只是悠遊卡到高雄,或是一卡通到台北。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這裡,只是真正落實了政治分贓。真正的關鍵,是台北市政府所擁有的公共服務體系中,所有具備虛擬支付特性的服務,包含台北捷運、台北市立停車場等,是否能夠儘快地將支付閘道公平開放,透過 APIs 讓民間創新力量接軌。

以北捷的支付閘道開放為例,捷運是台北人最重要的大眾運輸工具之一,依賴性極高。捷運站點所經之處,與大台北地區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北捷支付閘道開放讓民間的開發商參與,由開發商自主創新,設計與發展支付介面、選擇不同支付技術(應用 NFC 或其他技術),甚至結合捷運周遭商家的服務,帶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經驗與生活體驗。

開放後,台北市的虛擬支付服務就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消費者可以選擇決定對他而言最好用的消費工具。現在消費者只能選擇使用悠遊卡,悠遊卡很好,不好的是:

一個不具備自然獨占特性的服務,卻由單一廠商獨占。這個結果,就是缺乏競爭、缺乏創新、缺乏發展,缺乏未來的可能性。悠遊卡長期獨占台北市政府交通支付體系,會影響台灣虛擬支付的創新生態發展。

捷運支付體系的開放,有機會成為台北市行動支付創新和網路產業創新發展關鍵的一塊沃土。這片土壤是公共的,不是特定私人企業所有的。

柯文哲的開放政府,其中要傳達的一個重要意涵是,政府不用帶頭創新,而是帶頭開放,政府開放了,民間才能創新。我心目中最好的想像,是北捷和高捷雙雙開放支付 APIs。創新的能量,永遠往最開放的場域聚集。

(圖片來源:michaelvito,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