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5 日一位臺大法律系校友的陳雨柔,在蘋果即時論壇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我是苗栗人,我支持劉政鴻〉的文章,裡面談到過去苗栗很落後,但因為劉政鴻的「積極開發」,增加了苗栗的能見度,她寫道:

「經過劉縣長積極的經營尚順廣場,積極招商,2010 年大潤發頭份店開幕,其中大潤發頭份店於 2012 全台各分店中營業額高居全國第三。尚順購物中心預定 2015 年一月開幕。

苗栗過去有文化沙漠之稱,不但藝文活動稀少,連基礎設施都不足。在筆者國中小時期,經常參加縣級的國語文競賽,當時劉縣長還沒上任,我們競賽的地點幾乎都是破舊的國中小教室,因為沒有更好的場地了。但是劉縣長上任之後,蓋了苗栗藝文中心,不但鄉親平常就有許多藝文活動可以參加,有重要活動時,也才有較為體面的場地。

劉縣長上任後,積極增加苗栗能見度,無論是請世界三大男高音來苗栗演唱,在苗栗放國慶煙火吸引破百萬人次到場觀賞,盡力主辦台灣燈會提高外地人對苗栗人的評價等等,都提高了鄉親對苗栗縣的認同感。」

在這篇評論中,陳雨柔還提到,

很多外地人都批評,劉縣長大量舉債,苗栗財政惡化,每人平均負債高達新台幣 7.1 萬元,難道苗栗人不知道嗎?拜託,這種公開資訊 google 就有了,怎麼可能不知道。

一個人負債新台幣 7.1 萬真的很多嗎?苗栗縣民過去因為基礎建設不足,連基本生活機能的需求都需要跑外縣市,平時生活成本較外縣市人高出許多。還要加上在外地求學工作時被嘲笑來自落後貧窮,連百貨公司都沒有的縣市的精神損失。這些損失的總和,難道不超過新台幣 7.1 萬元嗎?

當然,我不能代表全部的苗栗縣民發言,每個人的價值選擇一定不會一樣。但是我身為一位苗栗縣民,我認為我身上的這筆新台幣 7.1 萬元的投資非常值得。

這篇文章一出來,就被許多網友認為是通篇亂講,感覺上是在幫劉政鴻做宣傳。而前不久宣布參選苗栗縣立委補選的清大學生陳為廷在臉書上回應,他說他完全可以理解這位作者內心的想法,因為苗栗真的是窮太久了,但重要的其實是,必須去審視這些開發的背後犧牲了什麼。他還以過去參與華隆罷工案的經驗和觀察提出他認為苗栗進步的方式是什麼,以下轉貼陳為廷臉書全文,看他怎麼樣談:

10801677_973617855987700_8941164340399307372_n

這張照片,就是在 2012 年六月,我們剛來到華隆罷工現場,開始做工人的訪談和調查時所拍的。

大哥所站在的地方,是以前華隆總廠的所在地。那時,已經被五鬼搬運、夷為平地。他所遙望的緊鄰著廠區的溫和、閃亮的商業區,就是「尚順廣場」。也就是在其中一篇網路評論中,被一位同樣出外念書的苗栗年輕人,引「其中的大潤發在 2012 年業績排名全國第三」為政績,來證成劉政鴻開發有成的,那個「大潤發」的所在地。

我完全可以理解這位作者、或許多苗栗人對這座「大潤發」,或未來被允諾要在其中發展的百貨商場、潮流店家的感謝和期待。

苗栗真的窮太久。

我們多麼希望在家鄉,就可以有現代、便捷的商場可以滿足自己,不用再舟車勞頓到新竹或台中去度假。

問題是,當我們看到這種建設、發展,一一林立的同時,我們更必須小心審視:這背後到底犧牲了些什麼?

  • 開發的背後,華隆工人的悲歌是同時奏起的

尚順廣場開發的喜悅,與華隆工人的悲歌,是同時奏起的。

這整塊地,原本都是頭份工業區的用地。後來,在副議長陳明朝主導的開發案下,往現有的商業住宅區發展。事實上,這整個「廣場」的開發裡頭,被人們所稱羨的「大潤發」和商場,只佔了一小部分。其中絕大部分、配合著發展起來,是一棟棟兩千萬起跳的透天住宅。這個轉變,在華隆案當時,就已經被一再爆料,是一個著名的「五鬼搬運」的過程。

  • 「五鬼搬運」是怎麼發生的?

在工業區土地上的華隆紡織廠,到了後期,早已醞釀要脫產轉移到海外。但華隆資方又不想老實地償還債務、歸還員工應付的近十億退休金。怎麼辦?剛好,碰上以國民黨籍副議長陳明朝為首的開發集團,覬覦著這塊工業區用地。

於是,華隆資方便刻意破產,任法院將土地發拍。再由陳明朝全部一一標下。之後,陳明朝再將土地上還堪用的高價設備,偷偷轉運到華隆在海外的工廠。

為什麼那麼篤定陳明朝一定標得到這些地?因為土地變更的權限,掌握在劉政鴻的縣政府手上。如果不是跟劉政鴻有一定關係,其他的廠商,根本不敢去標這些沒有價值的工業用地。

在 2012 年九月,《壹週刊》的調查報導裡,就曾揭露,陳明朝在事後半買半相送,給了劉政鴻其中一棟「尚順廣場」裡的房產,作為謝酬。於是,陳明朝的炒地集團順利地發展起他們的廣場。華隆資方順利地五鬼搬運。

  • 五鬼搬運後,華隆的員工怎麼了?

致使包括近千名華隆員工的退休金血本無歸。直到百日罷工,及後來華隆自救會的抗爭,才免強討回一些老本(華隆自救會,則是到現在,都還懸宕著,未見入帳)。

簡單說,這就是一個官商勾結、五鬼搬運的故事。

劉政鴻當年在《壹週刊》爆料後隔天,就從原本的不動如山,到急忙馬上急 CALL 罷工中的華隆工會,說要解決。深怕事態發展下去,弊案隨即會爆發。苗栗地檢署則是立馬說要分案調查。查到現在,仍未水落石出。以上所有這些點名,我負全責。歡迎提告。我非常樂意在法院上,去釐清這筆舊帳。

  • 最後如果是發展起來,有人小小貪污有差嗎?

聽到這裡,一些苗栗鄉親,可能還是會認為:反正最後都發展起來了,給他們貪一點有什麼關係?苗栗所有縣長,誰不貪呢?但,問題是,在這種表面上求發展、實則圖利自己人的開發案裡,我們還失去了更多東西。

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你要的是大潤發、要的是商場,招商就得了,你為什麼還要給他那麼大的土地,去炒地炒房呢?

綜觀劉政鴻執政九年的建設,都是相同的邏輯。在大埔,說是要蓋工廠,但事實上產業用地僅需 28 公頃,卻要多徵收 136 公頃來炒地。在後龍,說要高鐵站,就順便劃一大塊高鐵特定區,到現在還在長草。在頭份,拿一個大潤發,就堵住你對整塊地炒房的質疑。

  • 縱容以「發展」來掩護「圖利」的政策

縱容這種以「發展」來掩護「圖利」的政策的惡果,在這個案子裡,至少就有兩個:

第一,就是我們一再提到的,縣府以這種「發展」為名,不斷舉債建設。尚順的開發案與大埔徵地案、及週邊的聯外道路連成一氣。至今,苗栗已經舉債達五百億,平均每人負債七萬。

這七萬,不是你用來作為「未來的投資」、也不是憑你的感覺就可以估量「值不值得」,而是實實在在反映在縣府的財政上。光是今年七月,縣府就已經坦承尚順開發案、和後龍土地標售不如預期,導致三千名縣府員工的退休金發不出來。這根本性地影響了縣府公共政策的品質。

第二,這種毫無規劃的土地使用方式,也扼殺了苗栗產業轉型的空間。

早在 2012 年,楊長鎮在選立委的時候,就已經提出過,要把這塊逐漸沒落、以石化業為主的工業區用地,轉型為「竹科研發基地」。如此,不用再另外徵收土地、也不用再仰仗高汙染的製造產業,我們可以藉此讓所有流離在外的苗栗研發人才回鄉,也持續帶動苗栗產業的發展。但如今,工業區用地,卻已經一一變成政商貪婪瓜分的利益。

  • 苗栗需要進步,但不是用劉政鴻的方式

我們都同意,苗栗確實需要進步,但絕對不是用劉政鴻這種模式。

解方何在?

第一步,我們必須聚焦討論已久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去合理化中央地方的財政分配。就好像在高雄氣爆時,人們討論已久的「製造在高雄,總部在中央」,致使總部繳稅都給台北、惡果留給高雄。在苗栗,包括華隆在內的公司總部也都是設於台北。長期以來,造成財稅的分配不均。這是首要修法的重要議程。

第二步,我們應該擺脫過去這種地方為了炒地,而大幅開發的「偽發展」模式,積極思考苗栗在地這些夕陽工業的轉型,才是保障在地人就業的長遠之道。

  • 作為離鄉的知識份子,不該被這樣發展的海市蜃樓蒙蔽

後來這些年,看到這張老照片,我就時時想起賴和那句話:

「啊!時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

工人雙腳所踏,一片荒蕪。而我們遠遠遙望的,是工人以血汗堆積而成的資本,如今進化成地產,持續以高房價的姿態,來剝削、壓抑著人們的生存。

而人們不願看見。只因著一些難得的「小確幸」,就無比滿足。這不是真正的進步、這不是我們所要的發展。作為一個離鄉的知識分子,更不該被這種海市蜃樓所蒙蔽。

如果問我還有什麼想對這些同樣離鄉的青年們訴說,那恐怕只有:「讓我們一起謙卑、踏實地,回到家鄉,從荒蕪中,找回出路吧。」

 

 延伸閱讀

【糟了,是世界奇觀 3】欠錢縣長榜首劉政鴻,無息教你開挖 648 億負債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