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前言:已經 2016 年了,你認為如此先進的 21 世紀,所有的女人真的都擁有人權了嗎?
仍然是有婦女產檢時發現孩子是女兒時,丈夫甩頭就走的情形。
(延伸閱讀:在婦產科診間看見最深刻的性別歧視,民進黨婦女部主任林靜儀:產檢發現是女兒,丈夫摔門就走)
仍然有女性一旦超過 30 歲不結婚,就會被問著:「是不是哪邊有問題?」
(延伸閱讀:為何這個社會沒有給予女性對婚姻說「不」的選擇?)
好多的仍然都在女性上發生,同樣都是為人,為何「人權」到女性身上,就成了一個若有似無的名詞?
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權日,同時也是反性別暴力 16 天行動( 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的最後一天。
自 1999 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 11 月 25 日指定為「國際消除婦女受暴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並於每年的這一天起,一直到 12 月 10 日的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之間,推動長達 16 天的倡議行動,宣導性別暴力防治的相關概念,喚起每個人對於性別暴力議題 — 尤其是對女性的暴力 — 的關懷與重視。
今年聯合國和紐約市合作,在 11 月 24 日當晚,以橘色燈火點亮紐約市的兩大地標 — 帝國大廈與聯合國總部。橘色是反性別暴力的代表色,意味著光明、樂觀、無暴力的未來。16 天倡議行動的主題,正是以橘色點綴你的社區,象徵每一個人都肩負著打擊性別犯罪的責任。

點亮橘色燈火的紐約帝國大廈
這個 16 天的起始日有著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對婦女的暴力,不只是一個性別議題,更是一個人權議題。事實上,暴力 — 不論是肢體、情緒或性暴力 — 是對女性人權最大的傷害之一,而這樣的傷害,直到今天仍在全球許多地區盛行。
根據統計,全球每三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曾經在一生中遭到暴力對待。
以今年為例,奈及利亞兩百名女學生遭到軍事集團綁架,超過一百名至今仍下落未卜;在強暴案不斷的印度,兩位女學生在遭強暴後被殺害,最後屍體被發現吊在一棵大樹上;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許多的女性在戰火之中遭到性侵害;聯合國於亞太地區的調查顯示,仍有四分之一的男性認為對女性伴侶施以暴力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在非洲,許多女孩必須經歷生殖器切割或是燙胸的儀式;在非洲和中亞,許多女孩在十八歲前就被迫結婚生子,強迫性行為使她們受到各種心理和身理上的傷害;在好萊塢,女演員私人的帳戶被駭,私人裸露照片被曝光;在台灣,想要分手的年輕女生遭到前男友殺害……
事實上,聯合國指出,2012 年全球被殺害死亡的女性中,有超過一半死於自己前任或現任的伴侶手下。換言之,女人最大的死亡風險,往往來自於自己的愛人、家人。
對於一個生理女性來說,性別暴力的風險無所不在,時時刻刻地尾隨我們,在家中、在學校、在工作場所、在休閒空間、在網路。女性可能受到肢體虐待、性侵害、言語騷擾、跟蹤等等各種形式、來源的暴力(註)。
在今年的 16 天倡議行動的序幕儀式上,在影集《慾望師奶 Desperate Housewives》中飾演蘇珊一角的女演員泰瑞海契(Teri Hatcher)發表了一段非常感人的演說;她談到自己年幼的受暴經驗,談到她為何保持沉默,又為何打破沉默……
海契在 7 歲那年遭到叔叔性侵,因為深信是自己的錯,所以她直到 18 歲時才敢告知自己的父母,但除了和那位叔叔保持距離以外,她並沒有採取任何法律行動。30 歲那年,她從地方報紙上得知,一位 11 歲的女孩以槍自殺身亡,遺書中提到自殺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受到海契的叔叔性侵…… 海契非常地傷心,於是和當地的檢察官連絡,檢察官表示,因為證據只有小女孩的遺書,案子可能無法成立,但如果海契願意作證,雖然追訴期已過,還是可以幫助檢方證明加害者的犯罪歷史。
最後海契的叔叔遭到起訴,並且因性侵入獄。
在演說中,海契說:「我並不是英雄,我只是那三分之一」。而她認為,長期以來社會上責怪被害者的態度 — 詢問被害者你為甚麼不反抗,你為甚麼不離開,你為甚麼讓他強暴妳 — 都是讓被害者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而這樣的沉默,讓性別暴力更難以預防。
這樣「責怪被害者」的態度十分常見,我們對遭到毆打的妻子說,你為什麼要挑釁你的丈夫?對被強暴的年輕女孩說,你為什麼要穿著短裙?為甚麼要喝酒?甚至當好萊塢女明星們的私人照片流出時,不少人的反應竟是「如果怕人看,為什麼要拍照?」
但是我們必須要釐清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概念:遭到暴力對待,不是被害者的錯。不是被害者的態度太挑釁、不是她們的穿著太裸露,更不是她們的言行舉止太不檢點。在暴力的情境中,應該受到譴責的是加害者,而不是被害者。
受暴經驗對女性的影響巨大。在個人層面上,女性必須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傷害、面對創傷、自尊與自信受損、孤獨、無助等情緒,甚至有著死亡的風險;她們可能因此無法工作,而陷入經濟困境;她們可能因此與社會疏離,更無法充分發揮她們的潛能。另一方面,當女性因為受暴而無法投入勞動市場、政治領域或是社會生活,受損的其實是整個社會,因為我們錯過了這些女性可能有的貢獻。
性別暴力必須被停止,女人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威脅,女性的生存機會不應該受到攻擊與壓迫。而停止對女性的暴力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從你身邊的男性做起:
告訴你的父親、兄弟、男性朋友,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男子氣概不等於主導和脅迫,女性不應該被扮演著從屬、附加的角色;男子氣概不等於違背對方的心意,不合意的性行為(包括當對方意識不清無法同意時)就是強暴。暴力是錯誤的。
今年九月,愛瑪華森(Emma Watson)風靡全球的聯合國演說中,講得正是這件事情。
愛瑪華森的演說,其實是為了聯合國今年起維持一年的倡議行動”HeForShe” 揭開序幕。這個行動的目的就是,鼓勵男性一起加入追求性別平等、反對性別暴力與歧視的行列。
因為性別暴力不是女人的事,唯有打破那些陳舊、固著的性別規範,才能讓男人也自在地、不受壓迫的活著。
所以別再叫你的女性親人女性朋友穿著整齊、不要喝酒、不去夜店;相反的,教導你的男性親人朋友不要施暴,教導他們尊重女性、學習平等。
—
註:並非只有女性才有被施暴的風險,生理男性同樣有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這裡只討論女性是因為,女性仍舊是因性別而生的暴力的最大宗受害者。
(資料來源:UN Women;圖片來源:UN Women Galler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