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

《BO》導讀:11/26(三),SOS 的 25 歲創辦人翁子騏在 TO Startup Mixer #22,和現場讀者分享他如何結合「媒體」和「群眾募資」,打造這個改變現今台灣網路媒體產業的媒體平台!看完專訪後,也千萬別錯過翁子騏在講座當天的超精彩分享!

超精彩內容原音重現!馬上點下圖了解更多:

台灣新聞報導,堪稱氾濫!電視、報紙、雜誌、網路… 新聞資訊報導隨手可拾,但現在,如果要你掏出錢來,資助你喜愛的記者,也就是說,「要花錢買新聞看」,你願意嗎?

現在台灣出現了第一個新聞募資平台 SOS(Sound of Silence)!SOS 強調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也是為了改變台灣媒體存在已久的問題,為了拒絕緋聞、腥羶色、無止盡的鬼打牆的這類報導,SOS 透過群眾募資以及群眾外包的方式,由讀者直接資助記者來進行報導寫作,讓那些不被主流媒體所重視和採用;卻更具有深度、批判力、值得被更多人了解的議題。這樣大膽的嘗試,背後的推手是這位只有 25 歲的創辦人 David 翁子騏。

23192

 大家願意花錢看報導嗎?

每個月最低台幣 149 元,就能資助你喜愛的記者,但台灣閱聽者願意買單嗎?翁子騏鎖定的目標族群包括:重視 Value 的人,也就是說假設你關注食安議題,就會願意資助記者做食安的深度報導或評論,最重要的就是,這群人,認同 SOS 或這位記者的價值。再來,因為付費,可以看到更好的內容。當然,除了報導外,你可能也能得到更好的「產品」。翁子騏舉例,他們有一位駐站作者古亦茶,他本身是編輯、攝影和農夫,如果你贊助古亦茶,還可以得到他親手種的番薯!

當然這樣的想法都只是初步,為了讓網友願意掏錢,SOS 一起步所找來的合作記者,還是從已有知名度的記者開始,主題以新聞為主,但用專題專欄式的方法操作,短期目標希望第一年能有 20-25 位駐站記者,吸引到一千個付費網友,第二到第三年損益兩平。

23193

沒有廣告的 SOS ,獲利模式在哪裡?

預計十一月底正式上線的 SOS,目前編制包含四人,不含人力,平台建置成本約 50 萬元,在這邊,為了打造優質環境,所以網站上基本上是沒有廣告的!資助的人,可以看到將文章分享到 social media,新的 user 透過 fb 可以看到該篇文章的全文,但有廣告;而不是資助者,未來到 SOS 平台上,只能看到文章摘要。而 SOS 的獲利,則是來自於資助金額抽成 30%,SOS 的角色會有點像記者的「經紀人」,未來也會辦講座進行虛實整合,甚至跨足出版幫記者出書,而內容也會更多元,不再只鎖定新聞這塊,先分眾再整合。

不靠聳動標題釣網友、不想再被流量綁架,今年只有 25 歲的翁子騏「很敢」!我們問他,這一戰不成功就成仁,他笑著說「沒在怕的啦!」因為年輕,創業對他來說,賺到的不是錢而是經驗。他是真的很想改變媒體生態,翁子騏自己寫了這篇:關於台灣媒體,我們是陪葬品還是共犯?就可見一二!當國外已經有群眾募資的經驗,而台灣正在起步,究竟市場買不買單?SOS 這一役是否能打響?未來能否改變網友的習慣以及內容網站的經營模式,大家都拭目以待!

ipad

對 SOS 還是有很多好奇?想了解更多他們的創辦初衷、未來商業模式發展?點擊連結看更詳細的 SOS 介紹://goo.gl/8e2p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