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誰說考試的答案,只能有一種標準答案!新北市鷺江國小的老師翁麗淑,在她自己的臉書上 PO 出一張國語試卷,孩子寫出非常有創意的答案,這位很酷的老師,並沒有因為不符合所謂的「標準答案」而給學生打叉叉,翁老師給分了!

我不由得希望,在台灣這麼以分數為導向的教育體制下,小朋友們的創意不會因此被抹滅,而站在第一線的老師們,更能勇敢的抵抗制度!你瞧瞧,翁老師的故事多麼歡樂,多麼的「不一樣」,這位很認真的翁老師針對這次的「紅龜事件」,還寫出一大串的問與答,真的是超.用.心!

10710395_875480642471331_2396395677277440629_o文/翁麗淑老師

改考卷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可是出現這種答案,讓我突然笑出來!想了一下,我給分了!因為考注音就是考發音,這個發音還蠻正確的啊!!呵呵呵…..

《前情提要》

這次期中考的國語試卷,出現了一題一字多音的題目「龜」(如圖),原解應該是「ㄐㄩㄣ」,造詞全世界應該只有一個,就是「龜裂」。

我們班有個可愛的孩子,他寫「ㄍㄨ」(就是圖上那樣),我一讀就笑了,覺得也很有道理,就給分了!

這件事我也貼到臉書上,站上引起大家的共鳴,大體上大多是贊同的,這樣的氛圍也許卻可能造成持反對意見的人不敢在版上發言…. 經過朋友的提醒與質疑,我想將我當時「想了一下」究竟在想什麼,以及因為一些質疑所思考的內容寫出來,一方面可以讓與我不同意見的朋友有一些交流,另一方面也讓某些不願直接面對我的家長或同事們,隔著一段距離也能看到我的想法。

因為目前時間很零碎,我決定用 QA 的方式呈現一些人的質疑和我的想法 —

Q1: 這是考「國語」,用「台語」寫答案怎麼能算對?

A: 這個問題我想分三個部分來回答。

1. 我雖然不是什麼語言學家,但在我學習語文的經驗裡就能發現,任何不同的語文只要在同一個族群裡流轉就一定會產生界線上的模糊,否則我們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外來語,有多少人說台語的時候就是會夾雜一些國語,你總不會去質疑那些鄉土劇說:「你們不是應該講全台語的嗎?怎麼可以參雜國語呢?!」既然如此,在「國語」的考題中的某一題,回答一個台語的發音,在語言的流動上是非常合理的,比例原則上也算符合。而且,原來這個「龜」還有另一個發音是「ㄑㄧㄡ」,造詞也是天下唯一「龜茲」(ㄑㄧㄡ  ㄘˊ,不好意思,我也是從網友的回應裡才知道的)據說是什麼在西域那邊的古國的名稱(可能以前有唸過,這種我是絕不可能記得的),我發現打字時,「ㄑㄧㄡ」選字確實有出現「龜」這個字,如果真的有人寫了「ㄑㄧㄡ」,並且造詞「龜茲」,你會說,這個是古西域的發音,不是國語,所以不能給分嗎?!

2、在台灣的語言發展歷史中,非北京話體系的族群語言曾經被嚴重的壓迫過,即使後來政府對這段歷史有一些反省,而讓學校裡也有了每週一節的本土語,但台語的發展早就錯過了可以精緻深耕且普羅使用的機會了,怎麼說?

就我而言,在家裡、或和某些長輩朋友一起、在我媽媽家,或回南部時,我那口流利的台語才會上身,其他地方,尤其是課堂,我根本已經喪失用全台語上課的能力,我用「喪失」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原本可以,而是我覺得我原本是有機會可以的。

一個民族的語言絕對不可能活在字典或博物館的收藏中,語言必須在人們的生活不斷使用才有可能存活,語言的發展透過人們的使用而有機轉化成各種可能的形式,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我們的生活有非常非常大的轉變,科學上、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甚至在教育,每個細微的或巨大的變化都不斷改變著人們語言的使用,而原本那些弱勢的語言是有機會讓它的子民們在這種時代的變遷中而變得豐富強大的,而我的台語也是有機會讓我可以流利的上台講課、演講以及在各種研討會中聽到的,可是,現在看起來是有點難了…. 所以,就算這樣,小孩在考題上寫個台語的發音也要算錯嗎?!

我想說的是,語言的使用和流通,常常必須建立在一種寬容和多元的基礎上,才能讓這個語言與其他的語言並存且越加融洽與豐富(你可以想想那段絕不能說台語的日子,那會是我們想要的嗎?),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鼓勵這樣的發展並珍惜這種細微的可能!不是嗎?!

3、我們確實是考「國語」,可是,我們有「國」嗎?連個國都沒有,還執著什麼「國語」啊!(說起這個就一肚子火啊!)

Q2:如果這樣可以給分,那其他原住民、客家、新住民的孩子用他們族群的發音,老師都能知道而給分嗎?

A: 老師當然不可能精通所有的語言,但是,這不就是教學相長最美妙的地方嗎?孩子有可能被我們誤改錯了,但只要他能提出來說明,我有機會將分數補救回來,同時也多學了一個字的讀法,還可以讓全班都學會,這樣不是很好嗎?!

Q3: 有爭議的給分應該要全學年商量或由出題老師認定,妳自行決定給分會造成其他沒有給分的老師很大的困擾。

A:  1. 我覺得這個發音沒有爭議。請覺得有爭議的人能自行開會解決。

2. 我覺得老師改考卷本來就應該有一定的空間來決定是否給分,否則,小孩有些字該閉合沒有閉、該直有點歪、該長的有點短,都要開會商量嗎?那不會搞死人嗎?!(老師寫字也能這般工整嗎?我就沒辦法!)

3. 不管給分或不給分,老師都應該發展出自己的論述來服人(我現在就正在做這件事!),你的困擾不是由別人來決定的,也不能因為你有困擾而強制要求別人必須服從齊一的標準,這是沒有道理的!

Q4: 你這樣會不會造成小孩有樣學樣,以後的考卷不會寫就給你用台語發音來寫?!

A: 說真的,我覺得這樣還蠻好的….(會怎樣嗎?)

Q5: 如果有小孩自己創一個發音,說,我就是這樣唸這個字的,妳怎麼回應?(這是我自己問自己的)

A: 我會告訴他,要構成語言必須有哪些要件?「能溝通」是首要,所以,只要能證明他這樣唸,另外有人懂他在說什麼,那我一定會給分。

另外,我覺得這個孩子不是天才就是辯才,我會很珍惜這樣的孩子,我們也許會全班一起看這本書「我們叫它粉靈豆」,由這本書來鼓舞孩子們,就算是小孩也有撼動語言發展可能的!

Q6…. 可能有,但我忘了!

所以,目前先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什麼質疑,非常歡迎提出!(請不同意見的朋友勇敢一點,我很珍惜有這樣的意見的!)

(本文經 翁麗淑老師 同意授權授權,圖片來源:由翁麗淑提供(已獲學生同意),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這樣的教育是反教育——從這個小學老師刪去小孩的作文字句說起

孩子的一首詩,讓這位老師看到教育者的盲點

以色列旅台教授的觀察:台灣學生能力不弱,缺的是表現空間

台灣人的奴性怎麼來的?從小的班級制、排課制、導師制,怎麼會不乖乖聽老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