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一個國家是否有競爭力,移民政策的完善是其中一項要素,這點你同意嗎?一個國家都會面臨到經濟成長趨緩甚至下降的情況。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不外乎消費能力減弱、市場需求趨緩等經濟面的因素。但移民政策也是左右國家經濟發展的一環,人口老化、低出生率、過於單一的就業環境等都是台灣所面臨的問題。

然而我們的移民政策非常嚴格,依內政部資料,過去 40 年歸化中華民國國籍者共計 105,724 人(其中 98% 為外籍配偶),另外具有永久居留權者僅有 9,417 人,兩者合計不過佔總人口 0.5%,大約與印度或高棉相當。地球村的時代,各國的移民政策已漸趨開放,而台灣卻仍保守,也不見政府部門針對此政策討論。但反觀英國,目前已有相關移民政策報告出爐,從各面向分析移民到底對英國好不好。而我們相信,台灣也應該開始關心此議題。

兩份關於英國移民對經濟的影響已經出爐,如果媒體的報告也是可信的,那顯然兩者結論互相牴觸,經濟方面的結果其實非常相近,但是,對移民政策有截然不同的見解。

一份 Robert Rowthorn 教授報告標題為:《進一步證實移民造成的傷害》、《大量移民如何對所有人不利》。另外一份報告是由英國經濟學會評論的 Lineskova 撰寫,標題則是《限制移民會拖累英國經濟發展》、《卡麥隆的移民政策會讓英國越來越窮,稅金水漲船高》。

這兩份文件讓其他新聞有各自表述的空間,但是這到底對了解移民政策有任何幫助嗎?

  • 兩份報告皆顯示淨移民有助於 GDP 成長

分析未來年度淨移民狀況對 GDP 的長期影響,淨移民的數量 (移入人口和移出人口的差距) 決定了英國的人口數和年齡結構。

如下圖所示,如果一切維持現狀,高程度的淨移民數會導致英國人口增加。

sf

但移民也會使英國人口年輕化,降低扶養比(Rowthorn 將扶養比定義為老年人口/青壯年人口)。舉例而言,Rowthorn 指出淨移民數 225,000 會比 50,000 時扶養比少 3.5%。下表表示不同淨移民時青壯年人口的比率。

fsfs

Rowthorn 更提出,就業率和勞工生產率之間的關係「2087 年時,高移民比在人均 GDP 上會比低移民比多出 3%。」

Lineskova 報告則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對照淨移民 200,000 人和低移民比 (降低至 50%) 預測,發現 2060 年,低移民比人均 GDP 會比正常時低 2.7%。

兩者皆推論高淨移民比會產生高 GDP 和高人均 GDP。

  • 高淨移民可以幫助經濟成長,但是我們要多少數量的移民?

兩份報告皆著眼於長期潛在的「財政意義」,意指對英國政府財務的影響。Rowthorn 重新檢視政府的預算責任辦公室的報告,裡頭稱低淨移民比會造成高政府淨負債,Rowthorn 沒有批評這種說法,只強調這種分析包含太多不確定因素。

ssf

 

另一份英國經濟學會評論報告則指出,2060 年低移民比會「幫助政府收支平衡,有效勞工稅收會增加 2.2%」

但兩者皆稱,低淨移民會使政府負債加重,這種說法只是移民數越少,人口老化的速度越快,符合標準經濟學的思維。

那到底意義哪裡不同? 高淨移民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上已經達成共識:高淨移民會導致高人均 GDP 和低政府負債。重點在於是否需要如此大量的移民。

  • 社會影響

Lineskova 認為儘管移民帶來種種好處 (GDP 增加、人口年經化等),但這並沒有將高移民的社會影響納入考量,並擬定配套措施。

就算人口老化的財政負擔會加重,Rowthorn 還是寧願維持低移民比,他指出就算人均 GDP 增加、未來政府公債比降低,移民帶來的社會負擔遠遠超過經濟上的好處。他表示潛在的問題像是公共設施的不足 (包括學校、醫院、道路),有限的住屋,和緊縮的自然資源 (像是水) 都是維持低移民比的理由。

這就回到最根本的問題:英國的移民政策。經濟預測很重要,但是這並不能滿足一般社會大眾的期待,必須在「該有的生活品質」和「純經濟考量」之間做出抉擇。

(文章來源:NewsStatesman;圖片來源:NewsStatesmanGustave Deghilag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