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趕捷運就飽了的生活,我想一般人不會想要天天上健身房吧?

不過,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通常會早起運動的人,能夠擁有更持久的健身習慣。

根據麻州史密斯大學的運動生理研究教授 Barbara Brehm 之說法:「因為他們把運動設為第一件要做的事。還沒開始上班,精力自然充足。」近期,該教授也以相關研究為底,出版了《Psychology of Health and Fitness》一書甚至,有些研究還指出,如果在吃早餐前就結束健身行程的話,還可以有效幫助脂肪燃燒、肌肉鍛鍊,和疾病預防。

但是,我們究竟要如何建立這種習慣?這種提早起床出門運動的想法,根本就是惡魔提出來要陷害人類的啊。

相信我,達到以下五點關鍵,早起運動就能輕鬆增加你生活的樂趣:

  • 減少障礙,替成功做準備

這聽起來很陳腔濫調沒錯,但是,如果你可以把「起床運動」看得和「早起看牙醫」以及「晨間開會」一樣重要的話,那是不是就沒有那麼難了?

或者,你可以試著把它正式納入到你的行程表裡面,把它確實地列入清單。除此之外,來自懷俄明洲的健身教練 Alice Burron 也提出:「 睡眠和運動一樣重要。」一個成人最好可以睡 7 到 8 個小時,然後再根據睡眠的時間,調整幾點該起床出門運動。

而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減少「障礙」。專家建議,可以先把隔天早上要穿的衣服先準備好(或是直接穿著睡覺)、把水瓶先裝滿,然後把鑰匙放在慢跑鞋上,而且鞋最後要放置在門邊。如此一來,起床後,10 分鐘內就能搞定一切。請謹記:障礙越少,出門運動不賴床的成功率就越高。

  • 把「起床」當成是一天的暖身

起床時,肌肉難免比較僵硬,所以說,起床這個動作,是讓身體舒緩的一種過程。你可以把鬧鐘放在遠一點的地方,或是試試看 Woman’s Day’s 推薦的「 10 種一定會讓你起床的鬧鐘」(其中的 Carpet 鬧鐘看起來不錯)。不過,專家 Brehem 也提醒大家,在運動前,先做 5 到 10 分鐘的輕度心肺運動,讓身體進入最佳狀態。

  • 呼朋引伴,你就不能不起床赴約

「通常,多數人在運動前,會先想一下好處和壞處分別有哪些。但是,如果今天有人正在公園等著你慢跑,那你自然也就得起床了。」教授 Brehm 說。

其實,責任感是可以被多加利用的,像是早起運動這件事,就是完美範例。Brehm 還補充,一起出門運動可以增加友誼,讓運動變得更有樂趣,兩個人都在建立好的生活習慣。

同時,專家也指出,越多運動夥伴,心情會越好。根據研究顯示,參加運動團體,像是現今火紅的慢跑團或單車團,都可以幫助運動習慣的養成。而且,如果團隊中能有一名教練,也更能幫助提高運動的挑戰性和整體性。網站如 Meetup Global Tennis Network ,都是可以讓你找到健身同好的地方;在西方許多城市,甚至有不少運動場所提供沐浴設備、腳踏車,和高強度訓練教室,開放時間絕對夠早,讓你可以在上班前揮灑汗水。

  • 把運動完到開始工作之間的連結做好

早晨時光很短,所以說,不要花時間在準備運動褲和找慢跑鞋上。同等重要的還有,先把公事包整理好。

為了不浪費時間,你還可以先準備好運動後要吃的東西。選材要謹慎,可不能大吃大喝,讓運動的功效瞬間歸零。

加州大學的運動營養研究主任 Liz Applegate 就說:

「運動後至少要攝取 20 克的蛋白質,而且一定要吃水果或蔬菜。加上一點碳水化合物也是好的,像是全麥麵包或是燕麥就很不錯。」

所以說,你自己在家裡也可以先準備水煮蛋,或是先把運動後要喝的果汁食材先準備好。如此一來,彷彿一關接著一關,自然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物上了。

  • 不吝給自己獎賞,才能保持動力

最後該提的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讓上班前運動變成一種習慣,一種時間到就會起床著裝,不需要多想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理想,我們會經歷「提醒」、「慣例」,然後「獎賞」這三個階段。

所謂的「提醒」,就是上述所說的:調鬧鐘(或是把鬧鐘放在需要起身才能關掉的地方)、提早準備衣物、以及早一晚料理運動後的食品。這些「提醒」一旦重複實行,就會變成「慣例」,一種會讓你習慣早睡,接著早起運動的慣例。

最後,就是「獎賞」的部分。根據 The Power of Habit 的作者 Charles Duhig 拍攝之影片,如果可以在運動後給自己一點小獎勵,像是一片巧克力,都可以幫助訓練我們的大腦,把獎賞和運動時釋放出的腦內啡和大麻衍生物(endocannabinoid)連結在一起。這樣一來,以後你在運動時,感覺就會特別好,最後甚至不需要那一小片巧克力。

有了這樣的習慣,早起在上班前運動,就會變成一件不需要多加考慮的事。好像自動化了一般,身體自然而然地,就會很嚮往運動後的舒暢感。

而且,相信我,持續一個禮拜後,你反而會停不下來。哪天突然中斷了,你還會很想念與晨光一起奔跑的暢快!

(資料與圖片來源:Quartz;首圖來源:Ed Yourdon,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保證讓運動更有動力:來搞懂運動後的脂肪上哪去?

不用上健身房,就能有效燃燒脂肪的5大方法

真假?有些健康食物含糖量驚人,標榜「低脂」其實騙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