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神吳恩達降臨──告訴你如何成為創新者

【TO 編輯部導讀】
在 AI 技術蓬勃發展的今日,如何在大浪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並持續創新?AI 大神吳恩達為我們提供了答案。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同探索他的見解,學習如何在 AI 領域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創新者。

今年《時代雜誌》公布的 AI 百大影響力人物、矽谷 AI 意見領袖吳恩達(Andrew Ng)旋風來台,在台灣科技業與媒體圈掀起話題。他的背景究竟是什麼?

他被譽為 AI 先驅,現任史丹佛大學教授、AI Fund 管理總合夥人、Landing AI 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是前 Google、百度 AI 科學家,也是 Google Brain 的創始成員之一。全球線上教育平台 Coursera 和 DeepLearning.AI 更由他創辦,向大眾傳遞 AI 新知。他每每在舊金山和矽谷演講,總會看到一群人排隊請益。

最近,他在《MIT Technology Review》分享對 AI 未來發展的看法,並提供創新者 2 大建議。他認為,創新是提升社會水平、推動經濟成長的強大引擎,而 AI 是現在創新的主要驅動力。他指出,AI 是很新的技術,還有大量應用等待探索,如果了解能如何利用 AI ,將能帶來大量與他人的合作機會

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在 AI 浪潮下創新,他的觀察與心法,或許對你很有幫助!

吳恩達:AI 的一些重大進展令人興奮

吳恩達將 AI 比喻為電力,指出電力徹底改變了所有產業和人們的生活方式,而 AI 也產生了同樣的影響,正是「新電力」。展望 AI 的未來,以下進展尤其讓他感到興奮:

1. 提示(Prompting)有助於開發大量 AI 應用

他表示,雖然 ChatGPT 已經讓 AI 模型可以透過下提示(promt)撰寫一封 Email 或一首詩,但對 AI 開發端的影響才正要開始。他表示,軟體開發人員才剛意識到,透過提示,他們可以在幾分鐘內,打造出過去需要幾個月才能建立的強大 AI 模型。他表示,未來大量的 AI 應用,將透過提示建構。

2. 下一波 AI 革命將轉向「圖片」提示

吳恩達表示,以文字對 AI 模型下指令的提示方式──「文字轉換器(Text trans­formers)」由 Google Brain 在 2017 年發明,徹底改變了人們寫作的方式;「視覺轉換器(Vision Transformer)」在 2020 年推出,能夠執行影像識別等電腦視覺任務。他認為,ChatGPT 為社會帶來文字提示的討論,而未來,視覺提示將帶來新的革命。

3. 除了基礎設施,AI 應用面將有大量成長

吳恩達認為,外界、媒體對於 AI 的關注大多集中在軟硬體的基礎設施和開發工具,但他指出,還必須奠基在這些基礎設施上建立更有價值的 AI 應用,才能算真正的成功。因此他預期,儘管外界大量關注在 AI 基礎設施面,但 AI 應用面將會有更多成長。

再來,他也和創新者分享了如何在 AI 創新、能避開哪些陷阱,以及避免造成社會傷害的心法。

建議 1:樂觀,但敢於失敗

他表示,有許多最初看似有希望的想法,最終證明是無用的。他認為,如果認真對待創新,就必須了解失敗無可避免。他也分享了一些過去的失敗案例,甚至幽默指說大家可能沒聽過,因為它們很糟糕:

  • 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試圖讓飛機自動編隊飛行以節省燃料,就像鳥類會以 V 型隊伍飛行。但是吳恩達表示,事後看來這項嘗試表現很差,應該要使用更大的飛機才對。
  • 他曾試著將機器手臂運用在裝有不同形狀和大小盤子的洗碗機。但他指出,當時的深度學習演算法技術還不夠好,這個想法在當時並未能成功實現。
  • 他在 15 年前開始專注於 AI 的「無監督式學習」技術,認為這項方法很有前景,能夠讓機器學習模型從未經過標記的資料中學習,他認為,這項選擇現在看來是錯誤的,但隨著資料可用性、運算能力成長,終於也可以開始發揮效用。

他表示,這些專案沒成功時,他感到很痛苦,但從中學到的經驗也帶來幫助。例如 V 型飛行實驗,讓他學會更好規畫專案並承擔風險;洗碗機專案失敗,卻引導他建立了機器人操作系統(POS),成為可應用在自動駕駛、機械狗機器人的流行開源框架;儘管他表示專注於無監督學習是一個糟糕的選擇,但這也為 Google Brain 的深度學習帶來幫助。

訂閱《AI TOgether》趨勢週報!
每週幫你精選 AI 主題報導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建議 2:對你的工作負責──避免對社會造成傷害

吳恩達表示,當人們將 AI 視為社會創新的驅動力,社會責任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不論是業內或業外人士,都已看到 AI 可能造成廣泛的社會傷害,包含潛在偏見或是導致權力集中。他認為,社會對於這些威脅進行公開且嚴謹的對話非常重要,如此,才能針對 AI 真正的風險是什麼、該採取什麼措施防範以達成共識。

吳恩達指出,各國政府已經針對 AI 帶來的風險著手規範、監管,或許有許多創新者認為這些監管將扼殺創意、不必要,而他卻有不同看法。這不是他第一次指出開發 AI 沒有不對,但要考慮人類福祉的看法。

他表示,當我們進入不確定的未來時,監管可以幫助人們避免錯誤,並帶來新的好處。他極力提倡應該對大型科技公司的運作透明度進行監管。他強調,「避免傷害」不應該只是社會的首要任務,也要成為每個創新者的優先事項

他舉例,如果創新者選擇致力於保護用戶隱私,讓 AI 從資料中學習而不暴露個人識別資訊,它們就做出了「隱私很重要」的強而有力行動聲明。這樣的作為,將有助於形塑公共單位和企業採用 AI 的行為準則。

最後,他鼓勵創新者勇往直前、勇於創新。他表示,如果你已經開始了這場創新遊戲就堅持下去。而如果想法還在白日夢階段,他鼓勵多和他人分享以獲得幫助,並將之轉變為實用且成功的事物,利用創新的力量為社會帶來更好的發展。

立即免費報名「AI Innovation Day:2024 AI 創新日」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常務董事詹婷怡&廣達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帶你看 AI 如何引領百工各業的復興!

延伸閱讀 

◆ 怎麼在 AI 大浪下保持創新?3 大產品策略思考,讓你浪來了也能穩穩前進

【ChatGPT 之父來台】Sam Altman、吳恩達重磅開講!談 AI 將如何顛覆世界

【AI 百大人物關鍵對談】吳恩達、唐鳳聊 AI!為台灣創新應用指引未來

 

*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