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週開始了,《TechOrange》今天精選出 5 則國內外產業資訊的新聞大事,讓你掌握科技動態不漏接!
* 馬斯克星鏈主宰太空,但不只台灣不敢用,各國也拉警報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建設的星鏈(Starlink),從 2019 年以來幾乎每週都向太空發射 SpaceX 火箭,將數十顆衛星送入軌道,迄今有 4500 顆衛星涵蓋地球各角落,佔現役衛星比例超過 50 %。《紐約時報》報導,馬斯克幾乎完全控制太空通訊,一人就可決定關閉某一國家的連線、取得敏感資訊,加上他難以捉摸的個性、忠誠度模糊,已引發各國戒心。
目前烏克蘭等許多使用星鏈的國家已感到騎虎難下,因為馬斯克曾拒絕烏軍要求而影響作戰策略。馬斯克旗下業務和中國的密切關係,更讓台灣不敢使用星鏈,轉而採用 OneWeb 並盡可能洽談多家衛星供應商。中國則因為網路由官方控制、審查而自行發射衛星,並要求馬斯克保證不在中國境內開放星鏈。歐盟也避免使用,拿出 24 億歐元打造自己的軍民兩用人造衛星網。
* AI 太夯了!科技巨頭財報狂提超過 40 次
上週財報開跑至今,可以發現科技巨頭們完全無法停止談論 AI。《CNBC》觀察,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提及了 66 次、微軟提了 47 次、Meta 則提了 42 次。科技巨頭們都希望提供 AI 淘金熱的工具,例如雲端服務、開發者工具,但也指出距離 AI 產品的真正推出還需要一些時間。相比之下,蘋果很少公開談論 AI,報導也推測本週的財報發布會中,不會聽到太多相關內容。
* 微軟示警:如果 AI 需要的 GPU 不夠,雲端服務恐中斷
外界對 ChatGPT 的關注促使微軟加快 GPU 部署,但它最近向監管機構提交的年度報告中,第一次提到一個風險因素 ── 微軟的資料中心如果無法取得足夠的 AI 用 GPU,雲端服務就可能中斷。微軟警告,用戶數量增加、服務規模成長、以及旗下產品及服務的複雜度,都需要更多運算力,如果支持營運的基礎建設不足,可能導致當機、資料遺失和干擾問題。報導指出,這突顯微軟目前過於依賴 NVIDIA 等 AI 晶片。
* 抓住未來十年科技大趨勢:電動車、自動駕駛
未來十年科技大勢會怎麼走?學者李朱澤指出,兩大趨勢為電動車、自動駕駛。他指出,預計到 2030 年,電動車市場將成長至 8,237 億美元的規模,年均成長率為 18.2 %,其中代表企業包含特斯拉、Lucid、福斯、通用、福特、現代、Nio 等。
至於自動駕駛,除了以特斯拉、 Google 的 Waymo 為代表,還可關注與現代和 Lyft 等合作的 Motional、打造配送貨車的 Refraction AI 和 AutoX,以及能適應各類地形、交通狀況的 OptimusRide、nuTonomy、能和行人對話的 Drive.ai 以及 Zoox 等。
訂閱《AI TOgether》趨勢週報
每週幫你精選 AI 主題報導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 台灣新創開發!看病前用 LINE 讓 AI 幫你整理問題
看病時,一進到診間常忘記要跟醫生說什麼、走出診間才發現漏問很多問題,你有過類似經驗嗎?台灣新創團隊成功開發一款生成式 AI App,讓病患候診時,能先透過 LINE 用口語描述症狀或想問醫生的問題,這不但可以自動轉成文字,還能整理重點成一份「就醫提問單」,讓民眾彷彿有一位「虛擬個案管理師」在身邊,可望節省醫護人員 3 成文書處理時間。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紐約時報》、《經濟日報》、《CNBC》1、《CNBC》2、《工商時報》、《中央社》。首圖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