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Monzo 銀行運用 AWS 經營超過 400 萬用戶——歐洲 3 銀行上雲案例

金融業上雲勢在必行,隨著法規的鬆綁,國內各大金控的上雲進度快速推進。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法規鬆綁了什麼。在 2023 年 3 月時金管會宣布,修正「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要求金融機構需強化對委外作業的彈性及客戶權益保障。針對要將資料放上公共雲時,同時符合重大性、消金業務資訊系統、儲存在境外 3 要件,才要申請核准,境內不用。

金融業委外辦法從 2006 年設立後,至今經歷過三次修正,上一次修正是 2019 年 9 月納入雲端兩項條文,這次修正動到 17 項條文、刪除 2 項,是史上最大幅度的修正。金管會將於草案公告後有 60 日的預告期,同時也會召開公聽會,預計新的委外辦法最快 9 月可以上路。

在國外有許多金融業已經上雲多年,我們可以透過實際案例來看看金融業上雲有哪些優點,以及帶來的效益有多驚人!

英國 Monzo 銀行:運用 AWS 經營超過 400 萬用戶的銀行

英國線上銀行 Monzo 成立於 2015 年,成立即使用線上架構,沒有實體銀行。Monzo 在 AWS 上面運行超過 1600 個銀行核心微服務,包含帳戶之間的即時轉帳、凍結遺失的卡片、帳戶異常時發出即時通知,另外它還可以做到 15 分鐘開戶、開設子帳戶管理存款、跨國即時消費等。

與傳統銀行相比,Monzo 有許多功能提升了銀行運作的敏捷性,有些服務可能需要 48 小時的作業時間(英國人的效率,你知道的),而 Monzo 可以做到即時服務。

在系統運作上,只要 8 個人的維運團隊就可以經營超過 400 萬用戶的銀行,大大降低了銀行的營運成本。在 2022 年 7 月時用戶超過 580 萬人,而在 2023 年 6 月時官網宣稱用戶已經超過 700 萬人,成長非常快速!

訂閱《AI TOgether》趨勢週報
每週幫你精選 AI 主題報導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Starling Bank 與 GCP 合作,還串 Google 地圖幫你擋盜刷

另一間英國的線上銀行、同時也是 Monzo 的最大競爭對手「Starling Bank」,成立於 2014 年 1 月。他們與 GCP (Google Cloud Platform) 合作,利用 GCP 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來改善與用戶的互動體驗。

除了先前提到的雲端架構敏捷性的優點之外,Starling Bank 還結合 Google Maps API,做到「交易發生地點」的即時通知。多了交易地點的功能,除了銀行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其實是推銷吧)之外,更重要的是當盜刷發生時,可以精準知道你是在哪裡被盜刷的,對用戶的帳戶安全提供了更明確的保障。

捷克 MONETA Money Bank 只花 5 個月上雲,服務完全沒中斷

捷克的 MONETA Money Bank 是一間傳統銀行,以大型本地主機為基礎架構,他們發現老化的大型主機基礎設施,阻礙了他們快速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再加上逐漸上升的系統維運成本,必須要有所突破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他們第一波的規劃是將 20 個高度優先的應用程序轉移到雲端服務,整個過程只花了 5 個月,並且服務沒有中斷。

接下來,他們計劃將本地數據中心 50% 的服務轉移到雲端上運行,把省下來的資源轉移到創新數位服務,以應付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

由以上案例可以發現,金控集團終於可以脫離老爺車的束縛,將雲端架構的高敏捷性、高彈性和降低營運成本發揮的淋漓盡致。再加上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可以變出更多的玩法,像是與 Google Map 的結合就是一個亮點,不管是金控單位做行銷規劃,或是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皆往前跨出一大步,令人期待。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參考資料:Monzo維基百科AWS《聯合新聞網》Google Cloudaccenture,圖片來源:Monzo

(責任編輯:鄒家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