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AI 剝削的那群人爆炸了】美國編劇大罷工!《怪奇物語》最終季要等更久

你追的劇最近也正因為好萊塢罷工潮而難產嗎?自 5/2 以來,美國編劇工會(WGA) 的罷工持續延燒。背後起因來自今年 2 月初,編劇工會與電影公司針對 5 月即將到期的三年合約進行續約談判時,雙方因新合約的部分訴求遲遲談不攏,最終破局陷入罷工。

目前許多旗艦大戲,例如 Netflix 的《怪奇物語》、HBO 的《最後生還者》、漫威的《刀鋒戰士》皆因劇本找不到人編修,而延遲拍攝進度或上映時間(編按:深受台灣甚至全球劇迷喜愛的《怪奇物語》,編劇響應罷工並直接喊停最終季製作,劇終第五季可能要等更久……)

好萊塢距離上一次編劇大罷工,已超過 15 年(2007~2008),該次罷工持續了 100 天,致使電影公司方損失超過 20 億美金。但目前好消息是,據《CNBC》報導,合約同樣快到期的美國導演工會(DGA)在 6/4 與好萊塢製片方,已就此次罷工其中一項訴求達成共識:將在新合約中提高作品上架串流平台時導演能抽成的版稅。好萊塢製片方認為此協議有望讓編劇工會沿用,好儘早結束罷工潮。

不過別高興太早,造成此次談判破局的另一項訴求:電影公司對 AI 工具的合理使用範疇。目前仍沒有明確解方。

編劇界抵制 AI 介入:保護創作尊嚴與薪資不被壓榨

自 ChatGPT 在全球大放異彩,許多編劇擔心電影公司會利用 AI 撰寫、改寫劇本的能力,進一步剝削劇作家。

《嘻哈帝國》、《毒疫》等知名美劇作者 Danny Strong,接受《Fortune》訪問時指出,即使 ChatGPT 還不是一位優秀作家,但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提示、關鍵字,電影公司仍能以生成式 AI 生成一部粗略的初稿,再請便宜的寫手來潤飾、修補內容,藉以取代昂貴的編劇。

且就算編劇沒有直接被 AI 取代,AI 用來撰寫大綱或是補充對話、場景細節的能力,某種程度上還是可能被資方拿來削減編劇工時,例如當劇本有地方需小幅修改時,AI 也許能直接接手。「我們想說的是故事,而不是成為替 AI 潤飾作品的打雜工。」一位參與罷工的編劇說道。

編劇工會助理執行董事 Charles Slocum 認為,除非是做資料研究,否則電影公司不應在編劇過程使用 AI,因為讓作品混雜由AI生成的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不尊重也有剽竊、抄襲嫌疑。

訂閱《AI TOgether》趨勢週報
每週幫你精選 AI 主題報導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演員也可能加入罷工!他們即將被自己的 AI 替身剝削

另一個可能成為 AI 受害者的還有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該工會訂於 6/7 與製片方針對新一期的合約進行談判。演員工會談判代表 Duncan Crabtree-Ireland 表示,目前演員工會的態度是,希望演員對由 AI 生成的「虛擬替身(digital doubles)」具有知情且同意的控制權,並確保電影公司使用虛擬替身時,得支付演員合理的報酬。

相較編劇、導演,AI 對演員圈的進犯已實際上演。本月底即將上映的《印第安納瓊斯》新作,其製片公司迪士尼旗下的盧卡斯影業,利用 AI 參考自 1980 年代以來多部前作的影像畫面,使戲中高齡 80 歲的主角哈里遜福特,看起來更年輕。

另外同屬盧卡斯影業的《星際大戰》系列作品中,飾演莉雅公主的已故女星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也在家屬同意下,允許電影公司以 AI 生成的畫面,讓角色能於續作中演出。

據《金融時報》報導,如今好萊塢認為虛擬替身就像是演員的雙面刃。一方面能讓演員身兼數職,「例如喬治克隆尼一年可能只能演出兩三部電影 ,但有了虛擬替身,一年也許可以讓他拍六部電影。」但另一方面若沒有合理的分潤保障,也變成是變相剝削、取代演員。

目前美國演員工會已授權其成員在談判破局時發動罷工,如果勞資雙方不能在 6/30 之前達成協議,屆時就連演員也可能加入新一波罷工潮。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參考資料:《CNBC》《路透社》《Fortune》《金融時報》,首圖來源:WGA

(責任編輯:鄒家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