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編輯部導讀】
在現代快節奏職場中,我們每天都在與同事、客戶和合作夥伴進行無數溝通。這些溝通不僅消耗時間,還可能導致精力分散,影響工作效率。但你知道嗎?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進行各種形式的溝通。那麼,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溝通,並提高工作效率呢?答案可能就在 AI 技術中。
疫情期間,全球的辦公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在現今的後疫情時代,遠距辦公成為新常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會議時間似乎變得更多、更長了。
影響生產力的最大因素:低效會議
在過去三年中,Microsoft Teams 用戶每週參加的會議數量增長了 3 倍,而調查中超過 60% 的員工表示,他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工作。
不過,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應該要讓人類的工作「越來越有效率」,而不應該像現在這樣反而「榨光了員工所有的時間」。微軟 Teams 副總裁 Nicole Herskowitz 表示,低效的會議是影響生產力的最大因素,但 AI 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防止低效的會議浪費員工的時間和精力。
根據 Microsoft 365 中的生產力報告顯示,員工有近 60% 的時間用於交流,包括管理電子郵件、聊天和進行會議,也就是說,只剩下 40% 的時間用於產出新工作。如果今天可以將這些瑣碎的工作委派給 AI,讓 AI 協助查找資料和答案、幫忙做會議的重點紀錄,或甚至從雜亂的工作中協助員工規劃一天的行程安排,也許就可以讓員工從這些繁瑣的雜項中解放出來。
會議前:問對問題讓 AI 幫你快速回顧、做決策
如果以開會的前、中、後舉例,在開會前,AI 可以協助處理日曆管理、建立會議議程,以及協助製作事前的簡報文件,讓員工能更專注在會議要進行的對話策略和討論。而 Nicole 也表示,自己在和客戶見面前,也常常會問 AI 「上次客戶會議後,我採取了什麼行動?」等問題,幫助自己快速回憶起先前對話中「已決定」和「未解決」的問題,才能在客戶會議前更有效率地做好準備。
會議中:不小心遲到,有 AI 幫你跟上會議進度
至於在會議中,AI 工具可以協助降低背景噪音,以及提高影片畫質等,讓會議的參與者即使在家中、路上或咖啡廳,都可以不受地點影響,進行更高品質的會議。除此之外,Nicole 表示,未來的 AI 工具還可以透過會議記錄功能,讓那些遲到的人不需要打斷討論,就能快速跟上會議進度。
會議後:摘出對你重要的資訊,還幫忙安排行程
而會議後,可以透過 AI 快速回顧會議討論,標示出有用的重點或資訊、自己名字被提到的部分,以及根據 AI 產生的筆記來安排自己的工作行程。
除了會議和日常工作安排之外,AI 也在各個領域改變了公司的工作模式。例如透過 AI 分析求職者的數據,就可以幫助 HR 根據教育、工作經驗、技能等不同的項目,找到某職位的最佳人選。不僅讓招募流程更有效率,也可以減少偏見和歧視的可能性。
或是在製造業領域中,可以透過 AI 打造協作機器人,在工廠中實現「人機共存」,或甚至是「人機協作」,為人類完成危險或是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人類也可以更專注在決策制定或是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打造一個更安全、高效率、高產值的工作環境。
訂閱《AI TOgether》趨勢週報
每週幫你精選 AI 主題報導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不怕被 AI 取代,你需要這些「為 AI 下指令」的核心技能
隨著今年 AI 技術大爆發,Google 和微軟等大企業也紛紛在過去的傳統服務中,增加了 AI 的功能。許多人開始擔心,未來自己的工作會被 AI 取代。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 2025 年,AI 將在全球取代 8500 萬個工作崗位,但同時也會創造 9700 萬個新工作,且 AI 創造的工作類型將與現有的的工作將截然不同。
由於 AI 大多適合用在自動化重複和平凡的任務,例如數據輸入和處理,也就是說這些技能的工作將來可能會自動化;但是,機器還是不太可能取代需要「人類」技能的工作,也就是說,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和同理心,將會是人類工作的關鍵。另外,求知慾以及「為 AI 下指令」,也是全球領導者認為對未來相當重要的技能。
微軟指出,全球 82% 的領導者表示,在 AI 驅動的未來,員工將需要新技能,而這些領導者認為最重要的三大技能分別是:分析判斷力、靈活性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EQ)。
微軟強調,這不是只是 AI 專家或技術人員需要的技能,而是未來每位員工都必須具備的「新核心能力」,並接著補充,「在判斷何時該使用 AI 或人類時,才是真正需要人力的地方。」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Fast Company》、《CNBC》、《IntellectData》。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