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降低對台晶片依賴】英國和日本正超大動作卡位,會成功嗎?

許多國家為了分散地緣政治風險,開始追求晶片自主,大力扶植國內產業和建立盟國夥伴關係,要讓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敏感地區的晶片依賴,特別是台灣。不過各國加入晶片戰局作法不盡相同,英國和日本的守備位置也在 G7 峰會後浮上檯面。

終於砸錢加入晶片自主,英國要抓穩 IC 設計、化合物半導體

英國之前飽受國內批評政策慢半拍,在上週趁參加 G7 峰會期間動作頻頻,包含與日本建立「半導體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宣布新半導體戰略,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英鎊(約 2.15 億美元)扶植國內晶片產業。

英國政府表示,新的半導體戰略將「保護供應鏈免受破壞,並保護科技免於遭受國家安全風險」,預計改善基礎設施、推動更多的研發和更廣的國際合作關係。這顯示台海緊張情勢升高,英國轉向提高供應鏈彈性的策略。

這是英國政府自 1980 年代以來首次針對半導體提出支持計畫,不只反映晶片在全球經濟下的重要性,也突顯英國在亞洲高科技製造業崛起的 40 年後,正在試圖跟上腳步。

如果單看投入金額,與美國祭出 520 億美元的晶片法案相比,恐怕不夠塞牙縫,但英國選擇聚焦有本國優勢的領域,包含 IC 設計、研發以及化合物半導體。其中,化合物半導體可以做到矽晶片做不到的事,是自動駕駛、5G 等未來通訊崛起下不可或缺的材料。

至於新政策對企業的吸引力如何?曾揚言出走的英國晶片業者 Pragmatic Semiconductor 創辦人 Scott White 認為,英國政府必須在時程內盡快分配資金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否則生產成本將更高,仍影響企業對英國的投資

將半導體製造留在國內,日本拉盟友重返榮光

曾是半導體大國的日本,已抓緊機會要重返榮光,早在 2021 年制定半導體策略中,就編列 7740 億日圓(約 68 億美元)預算,補貼本國晶片業者,以及支持台積電等國外業者到日本設廠,以確保晶片自產。

日本在半導體材料與設備領域具有優勢,也是吸引業者的關鍵。上週四(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大動作會見台、美、韓七大半導體廠,包含台積電、英特爾、應用材料、三星、美光、IBM、Imec,針對擴大投資日本進行討論。多家半導體廠也在會後表態支持,且聚焦先進封裝領域。

日本一面掌握既有技術優勢,另一面也乘地緣政治之勢拉攏隊友,包含和美國簽訂合作架構、與英國結盟。日本與美國協議,預計 2025 上半年達成 2 奈米先進半導體晶片試產。而日本和英國建立的「半導體合作夥伴關係」,將深化產官學交流,為之後 AI、電動車、5G 與量子運算發展打下基礎。

此外,日本還加入美國為首的出口管制行列,在昨(23日)正式宣布將 23 種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納入出口管制。這項舉動是回應先前日本、美國和荷蘭的三方協議,該協議目的是壓縮中國進口先進半導體設備的能力。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在疫情下歷經斷鏈危機,現在又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各國方針,接下來將如何重新洗牌值得繼續關注。

本文開放合作轉載,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1《Financial Times 2 》2《Bloomberg》《經濟日報》GOV.UK《日經新聞》1《日經新聞 》2。圖片來源:Unsplash

TechOrange LINE 好友募集中
TechOrange 徵才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