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慷慨的 sugar daddy】微軟把 OpenAI 捧上天,卻無法獲得大筆利潤?

wealth-us-dollars-usa-business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OpenAI 從非營利走向營利,開始與微軟合作,讓外界開始懷疑他們成立的初衷:確保 AGI(通用人工智慧)能造福全人類社會。但其實微軟直接獲利可能不如外界預期的多?一起來了解,這種在矽谷並不常見的商業模式。

從非營利到營利,OpenAI 變了嗎?

OpenAI 成立於 2015 年,是一家專注於 AI 創新研究的公司,起初是一家非營利組織,旨在以安全和有益於人類的方式推進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發展和實施,然而儘管有頂尖投資者和精英科學家的支持,OpenAI 發現通過捐款等非營利手段維持其運營非常困難。

為避免公司陷入財務困境,OpenAI 在 2019 年改變了商業策略,從非營利組織轉變為有獲利上限(capped-profit)的營利實體(for-profit):OpenAI LP;之所以要設定利潤上限,是為了確保公司目標與實際作為均有益於所有人類,與最初 AGI 共善使命保持一致,避免 AGI 僅為個人利益開發的潛在負面後果。

在共同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領導下,轉型後的 OpenAI 將營運重心轉向商業項目,關鍵決策包含確立訂閱模式以擴大營收,並與微軟形成戰略聯盟。然而,這樣的策略變化也導致了內部分裂和一些成員的離開,批評者質疑 OpenAI 已背離初衷,將獲利置於發展有益於人類的 AI 使命之上;OpenAI 則聲稱其造福人類的核心承諾從未動搖,而所有盈利僅用於取得營運資金

◆ 延伸閱讀:最強組織風氣!OpenAI 團隊成員從工作到派對都離不開 AI,連創辦人婚禮也在辦公室舉行

OpenAI 持續吸引投資人青睞

據美國科技媒體 TechCrunch,繼日前微軟宣布向 OpenAI 進行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第三階段投資,擴大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後,OpenAI 又獲得新一批資金挹注,金主包含老虎環球、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等頂級風險投資公司,總計購買了價值 3 億美元的OpenAI 新股,將該公司估值提高到 270 億至 290 億美元之間;外部投資者現在擁有 OpenAI 超過 30%的股份。

OpenAI 近期融資表現活躍,儘管資本規模仍然比 Google 小——後者市值超過一兆美元,且同樣在 AI 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一連串資金運用引發外界揣測:OpenAI 是否打算拿融資來的錢,轉投注至其他 AI 新創,也就是所謂「借力投資網,擴充生態圈」,鼓勵更多新創使用 OpenAI 的大型語言模型,一邊扶植技術新創、一邊增強自身的商業競爭力?

為何微軟在 OpenAI 身上挹注了大量資金,但直接獲利可能不多?

OpenAI 的主要盈利模型包括會員訂閱費、API 許可費,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業務收益,該公司獨特的股權結構分為四個階段:優先考慮創始人、合作夥伴、個人投資者,再來才是微軟。且 OpenAI LP 限制了第一組投資者的收益,不能超過其投資金額的 100 倍。

這也意味著後來的投資者將獲得較低的回報——在微軟收回其投資後,剩餘投資者才能依特定比例的分配營利,最後,當抵達獲利上限,股權與獲利將全部轉交給非營利實體。

這種的獨特股權結構和利潤分配模型設計,是為了要確保 OpenAI 的工作成果能惠及全人類,避免 AGI 科技成為金字塔頂端的特權;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儘管微軟在 OpenAI 上挹注了大量資金,也不太可能直接從公司中獲取大筆利潤。

微軟對 OpenAI 的投資仍有看頭

即便引起不少質疑聲浪,「OpenAI 的先進技術,結合微軟的資金、普及性和雲端運算資源」這樣的黃金組合,一舉一動都仍牽動著科技圈的注目眼光,甚至有望媲美 Google 在 AI 領域中的成就與佈局。

微軟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中已上漲超過 30%,且持續積極將 OpenAI 技術整合到各種業務中,包括 Bing 搜索引擎、GitHub 編碼工具、Microsoft 365 和 Azure 雲,預計每年可以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新收入,看來微軟作為 OpenAI 投資者和早期用戶的地位,終將創造出令人驚豔的商業價值。

◆ 延伸閱讀:OpenAI 執行長撰文〈如何成功〉教你「5 力」,讓你跟他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成功的

*本文開放合作轉載,資料來源:千家網、騰訊網T 客邦EMBA 雜誌,圖片來源:Pixabay

(責任編輯:游絨絨)

TechOrange LINE 好友募集中
TechOrange 徵才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