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書給員工都沒人看!卻靠「耳聽學習法」養成公司持續學習風氣

有聲書閱讀

TechOrange 編輯部推薦好書:《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
有日本企業為了培養員工的學習風氣,特地買書給員工卻沒有人看得完,因此求助有聲讀物協會。後來將紙本書換成「有聲書」後,一口氣降低了讀書的門檻,也大幅提升企業內部的學習氣氛!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文 / 上田涉,譯者 / 石玉鳳

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且繁忙的時代,很多人即使有心學習,也都因為沒時間,每天忙得團團轉,最後只能宣告放棄。

其實耳聽學習法有個極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利用空閒時間」。「空閒時間」,看起來好像什麼事都做不成,事實上卻是很值得利用的時間。

各位在一天中有多少空閒時間呢?我是個經營者,應該算是很忙的人,但即使如此,一天還是約有四小時的空檔可以做耳聽學習。四小時,大約就能聽完兩本書,不覺得是很充足的時間嗎?

想必各位也同樣擁有這樣的空閒時間。

工作、看螢幕等使用眼睛的時候,的確幾乎不會有空閒時間, 但如果從「聽覺閒置」的時間來看,空閒時間就會突然出現了。再忙的人,只要認真的找,其實都擁有許多空閒時間的。耳聽學習法,正是最適合這繁忙時代的好方法。

有聲書替企業養成持續學習的風氣

「本來想讓員工讀○○這本商業書,當成員工教育訓練,可是都把書發出去了,他們卻不讀。」某位經營者無奈的說。

經營學家彼得.杜拉克曾在著作《斷層時代》中提到:「要實施創新,組織整體就不能缺乏持續學習的風氣。實施創新的組織,能營造出持續學習的氛圍,並加以維持。絕不能以為已經抵達目的地,要將學習視為一個必須持續的過程。

這段的意思便是,不能只有經營者或領導者懂得學習,整個公司、所有員工都必須投入學習,否則組織將無法成長。的確是如此,多數經營者也都明白這個道理。

學習不能中斷的主要理由有三點:

  1. 不學習(輸入),就不能有效的產出。
  2. 不僅經營者,整體組織也都必須持續學習、成長以及產出,否則便難以看到成果。
  3. 成果的累積,有助飛躍性成長=創新。所以經營者才會希望員工保持學習。

      不過假如把紙本書換成有聲書,結果就會不同。因為讀書的門檻一口氣降低了,既可以打造輕鬆學習的氣氛,員工也容易將學到的內容分享、實踐。

      而且還能提供客觀評價學習成果的機會。若從評價結果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可透過實習進修、讀書、OJT(On the Job Training,主管或前輩透過公司內部實務,讓員工或後進學會工作知識或技術的教育方法)等,從彌補不足中提高學習品質。

      可見,能在進行杜拉克所說的「組織整體的持續學習」時,扮演潤滑劑角色的,正是有聲書。

      有聲書最適合想提高學識素養的人

      2021 年,Otobank 針對 audiobook.jp(有聲書平台) 用戶進行的「有聲書使用傾向」調查結果中,對於「有聲書使用動機?」一題的答案, 從整合的內容中摘選部分如下: 

      第一是「想提高學識素養」、第二是「為了工作學習」、第三是「喜歡閱讀」。這幾個名列前茅的回答,只要你符合其中一項,就表示你該立刻使用有聲書了。

      從這調查結果可以得知,對於想提高學識素養的人,有聲書真的非常符合所需。事實上,許多人都告訴我們「有聲書比看書更方便學習」,還有「明顯感受到知識增加了」。

      有聲書重度使用者的我則是覺得,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著作《人類大歷史》等非小說類作品,以及吳座勇一所著《陰謀日本中世史》等學識類書籍,都很適合耳聽學習。

      但這類書籍通常頁數都很多,看到大部頭的實體書擺在面前時,有些人就會覺得全部讀完也太辛苦,結果遲遲無法開始。

      其實如果利用有聲書來讀,心理跟身體的負擔都會比閱讀實體書來得輕。產生興趣的人,一定就能讀到最後(聽到最後)。

      另一方面,若是生活資訊或知識等實用書,雖然同樣是一種「學習」,但看這類書籍時, 我們通常會在許多地方看到「早已知道的事」,所以只挑必要的部分閱讀會比較快。像這種情況,就比較適合選擇習慣的紙本書或電子書。當然即使是實用書,如果是第一次接觸的類型,需要從頭讀到尾的話,就會建議使用有聲書。

      購書連結:《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由 虎吉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責任編輯:陳可錞)

      TechOrange LINE 好友募集中
      TechOrange 徵才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