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編輯部導讀】
國內爆發首宗 P2P 平台大型詐騙案,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涉嫌違法吸金 25 億元,高達數千民眾受害。這類平台以近年興起的 P2P (Peer-to-Peer)新興借貸模式運作,能跳過傳統金融中介,直接讓個人與個人透過網路交易,雖能降低借貸門檻,近年卻也在沒有政府監管的狀況下成了詐騙橫行的溫床。
事實上早在 5 年前,國內就有要求監管的呼聲,究竟台灣為何至今仍無法可管?
撰文:今周刊/林良昇
國內爆發首宗 P2P 平台大型詐騙案,受害民眾高達數千人,政府監管機制卻付之闕如,至今各部會權責仍不明,且 5 年前就有多名立委要求監管,金管會為何不想介入?
借貸、投資都要小心! P2P 平台還沒被政府監管
國內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驚爆詐騙案,涉嫌違法吸金 25 億元,受害民眾多達數千人,災情慘重。事實上,這類在台運作已久的 P2P(個人對個人)借貸平台,至今仍在三不管地帶,無政府單位監管!
由台灣金隆公司經營的「im.B」借貸平台,以 9 %到 12 %的高年利率吸引投資人,先媒合欠債方和原始債權人,再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但當中有超過九成是販售「假債權」違法吸金。儘管平台負責人曾耀鋒已落網,這起國內首宗大型 P2P 詐騙案,仍受到社會高度關注。
早在 2018 年,中國 P2P 平台爆發大規模倒閉潮之際,台灣 P2P 平台業者「怡富貸」也無預警關站,當時不但引發投資人驚慌,更有多名立委要求金管會全面納管 P2P 平台。不過,當下金管會僅稱會全盤了解,對於是否監管含糊帶過。時隔五年,權責單位依舊不明。
認 P2P 為「民間借貸」,各部會踢皮球不想管
今年 5 月 3 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面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質詢,仍主張 P2P 屬民間借貸行為,不在金管會監管範圍,數位發展部、法務部和經濟部也自認非主責機關,氣得高嘉瑜痛批政府單位擺爛、互踢皮球,直指這次「im.B」詐騙案,就是事前沒有監管,不肖業者才能「想怎麼騙就怎麼騙!」
曾擔任金管會主委的國民黨立委曾銘宗不諱言,金管會權責是管理金融機構,依照現行法規,確實管不到 P2P 平台。不過,如今爆發大型詐騙案,且各國 P2P 相關爭議頻傳,他認為是該討論設立專法、研究如何納管了。
5 年前央行報告已示警,羅列各國對 P2P 監理做法
其實,針對 P2P 平台的衍生問題,中央銀行 2018 年 9 月就曾發布「主要國家P2P借貸之發展經驗與借鏡」報告,向政府示警 P2P 有違約、平台倒閉、詐欺、資訊不對稱、流動性等風險,建議「允宜適當監管及採取相應措施以降低風險」。
該報告更整理出英國、美國、澳洲、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對於 P2P 平台的監理作法,在主管機關部分,英國是金融行為管理局(FCA)、美國是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澳洲是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中國為國務院銀保監會、日本為金融廳、韓國則是金融服務委員會。
(閱讀全文…https://bit.ly/3nKcq47)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imB吸金詐騙25億》中國P2P平台早有爆雷前例、台灣5年前立委要求監管,金管會為何不想介入?〉。圖片來源:今周刊。
(責任編輯:廖紹伶)
今周刊延伸閱讀
♦「來回機票通通不收錢!」張國煒駕機抵台再道歉:很倒楣但也是考驗…星宇致歉禮曝光,裡面有這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