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今夏會更糟糕】科技業艱難的一年!全球近 1/3 獨角獸 2021 起就沒籌到新資金

People crossing street in Vienna.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矽谷新創公司近年陷入營運、融資上的困境,加上矽谷銀行倒閉讓生態系雪上加霜,但許多專家和科技界人士仍認為:最壞的情況尚未到來。現在連金流服務新創 Stripe、線上支付新創 Klarna 都 「不得不用此方法」活下來。

矽谷科技圈不敵經濟景氣,大刀裁員、縮編的風雨未停,不只大型科技企業,新創圈同樣難逃此劫。

據《彭博社》報導,全球有超過 400 家新創獨角獸自 2021 年沒有籌集到新的資金,面對今年大環境仍不樂觀的景況,新創公司為了繼續安身立命,可能得做出一定的取捨。

營運資金燒完,經濟凜冬卻還沒走?新創「低價融資」成生存淘汰賽手段之一

《華盛頓郵報》透露,位於矽谷的科技新創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僅籌集不到 100 億美元,這是自 2017 年以來的新低,而在此期間市場僅完成了 465 筆交易,更是五年來的最低數字。

新創公司被迫陷入營運、融資上的困境,加上矽谷銀行倒閉讓生態系雪上加霜,許多公司經營者對於低迷慘澹的情景何時才會終止充滿了疑問,但遺憾的是,許多專家和科技界人士仍認為:最壞的情況尚未到來。

市場疲弱、投資人資金退潮已成事實,新創公司則必須開始著手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資金短缺。一些新創公司將不得不、被迫籌集新資金 ,利用低於上一輪估值的低價融資(Down Round)方式來獲得資金。

美國大型投資銀行 Jefferies 全球高管 Cameron Lester 表示:「20 多年來,我們從未對價值進行過這樣的壓縮,這絕對是一場大屠殺⋯⋯即使估值較低,能籌集到資金的公司也是幸運的。重要的是你是倖存者。」

近兩年美國新創企業融資交易中採用 Down Round 的百分比。(圖表來源:PitchBook)

有總比沒有好!Stripe、Klarna 等新創公司已透過壓低估值換取募資機會

雖然許多新創公司已努力在控縮成本、裁減人力並舉債,以避免還是得採用不利條件融資,但這些拖延戰略仍是有限制性的。PitchBook 數據顯示,市場上超過 90% 的科技獨角獸尚未具備足夠盈利能力以創造正向金流,許多新創終究還是會面臨到退讓的局面來換取生路一條。

風險投資公司 Headline 共同創辦人 Mathias Schilling 建議新創公司:「現實一點,接受下一輪。」

據悉,已受到衝擊的新創公司包含線上支付新創 Klarna,其市值下跌超過 85%,而知名金流服務新創 Stripe,近期完成的 65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交易反映出的估值 500 億美元等同只剩下過去兩年巔峰值的一半。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新創正在透過 Down Round 籌集資金,雖然無奈,但經營者們已逐漸了解到「獲得一輪融資總比完全沒有融資好」

募資媒合平台 AngelList 執行長 Avlok Kohli 認為現在正是風險投資活動中最糟糕的時期之一 ,「AngelList 專門為新創企業、投資者和基金經理提供籌款和管理工具,而這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最不積極、最低活躍度的情況。」

不過有趣的是,在投資人態度變得懷疑、謹慎的同時,科技圈的人工智慧熱度不減反增,一些 AI 項目反而更易贏得投資人的目光,Kohli 認為,有些人會詢問 AI 市場是不是過熱了?會不會有泡沫?他的看法是「當然有可能」,高期望、高報酬總是伴隨著高風險,但他自身對於 AI 行業整體是持樂觀態度。

股權設計、經營體質改善、他種融資方案,新創倖存下去得先全面調整好戰術

除上述壓低估值融資的 Down Round 手段之外,新創公司還能怎麼籌得資金?

隨著大環境、生態系變動無常,市場上正出現更多融資平台如 Klub Works、Recur Club、GetVantage 為新創公司提供解決方案,以幫助管理其現金流需求、備好未來幾個月的營運資金。

新創公司也能透過設計及調整股權,向新投資人提供額外福利,例如在潛在公開發行中打折的股票,或是添加反稀釋等規則,未來增加新股時也能讓投資人保有一定的持股比例,以吸引入股。最後的終極方法,則是回到新創公司自身,必須在這個非常時期懂得勒緊褲帶、由內而外改善經營體質,才能重燃投資人的信心和熱情。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參考資料:BloombergInc42Crunchbase華盛頓郵報 1華盛頓郵報 2紐約郵報CNBC,圖片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游絨絨)

TechOrange LINE 好友募集中
TechOrange 徵才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