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的成功是這樣創造的:從「螞蟻」身上學到運行原則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Greg Brockman」你可能對這個名字還感到很陌生,不過他上個月底在 TED 演示了 ChatGPT 的新功能,也讓大眾開始對他感到好奇。原來,除了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和已經與其分道揚鑣的 Elon Musk,他也是聯合創始人,更是 OpenAI 的靈魂人物之一。
他在 TED 受訪時,也透露了帶領 OpenAI 走向成功的關鍵法則,本文為你節選其中 5 項。

一講到 OpenAI 和 ChatGPT,立刻浮現你腦海的可能是執行長 Sam Altman,或是已經正式拆夥的投資人 Elon Musk,不過其實 OpenAI 還有一位關鍵元老,那就是聯合創辦人 Greg Brockman。

Greg Brockman 的背景也是大有來頭,從麻省理工學院輟學後的他,加入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線上付款技術公司 Stripe,一路伴隨 Stripe 從 4 人小團隊變成市價數十億美元的重點企業。

Brockman 離開 Stripe 後有意往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通過介紹認識了當時已在矽谷創投圈聲望十足的 Sam Altman,兩人在進行了簡短的 5 分鐘通話後,Brockman 便決定加入 OpenAI 創始團隊,攜手實現他們對於 AI 產業不謀而合的願景。

身為 OpenAI 內部主理人的 Brockman,在受邀 TED 訪談時曾透露了帶領 OpenAI 走向成功的關鍵法則,以下節選其中 5 項,帶你看看這個傳奇企業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引領 AI 浪潮。

延伸閱讀:OpenAI 搶先曝光 ChatGPT 三大新功能!以後它還會檢視自己有沒有「說謊」

1. 不一定要完全準備好才能出發

ChatGPT 的問世雖然驚艷世人,但生成式 AI 偶爾的「小出槌」,像是給出錯誤資訊等等,也讓反對者質疑其技術未成熟就貿然推出的適當性。

面對這些質疑,Brockman 堅定表示,OpenAI 早期採取的是非常謹慎的做法,每一步都深思熟慮才行動,不過現在他們的營運核心是「讓現實打臉自己」,因為沒人能預測 AI 發展會發生什麼事,不如在機器變得強大、風險變高之前,就先讓大眾使用來提供最直接的回饋,再一步步改善成能造福全人類、最小化負面影響的實用產品。

「OpenAI 希望能將這項技術(AI)推向極限,並且真正看到它的實際應用。」Brockman 這麼說。

2. 「怪」成員能為團隊帶來新意

OpenAI 的成功不只是 Greg Brockman 或 Sam Altman 個人的成功,而是整個團隊的成功,而 Brockman 認為,他們取得進步的一大原因就在於「與截然不同的團隊成員和諧地工作」

他解釋,如果每個人想法都差不多,世界觀過於類似,那思維就會變得重複,也比較難激盪初創新的火花。反而是當團隊中有著大家眼中格格不入、想法叛逆,或是很「怪」的人,只要他的工作目標與團隊一致,那真正的改變就有可能發生。

延伸閱讀:Midjourney 竟是 11 人迷你團隊!鬼才老闆 David Holz 如何帶領團隊一年賺進 30 億?

3. 以現有知識為基礎並大膽推進

OpenAI 的發展及 ChatGPT 的推出確實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 AI,但 Brockman 也坦言,AI 並不是 OpenAI「發明」出的東西,他們只是深入探索這個領域,創造了一系列產品,並且開放讓大眾廣為使用。

他鼓勵大家在各行業已發展的知識基礎做大、做強,從前人的工作中學習、錯誤中吸取教訓,並試圖去解決現存的問題,也許那就是你事業的突破點也說不定。

4. 不要害怕改變過去的做法

OpenAI 的成功是靠著成千上萬次的試驗而來,但當他們每次找到可行解方,也並不會從此就固定作法、不再調動,反而會重新設計整套執行流程,作為延伸研究的立足點。

Brockman 比喻,機器學習就跟建造火箭一樣,過程中的每個小細節都至關重要,所以早期階段的每個步驟都非常重要,你必須不斷嘗試,為未來的成功建立路徑,但同時也不能害怕推翻舊的方法,因為當規模擴大,迎來的挑戰可能完全不適用舊的做法

5. 擴大規模時更要謹慎

延續上一點所提到的,OpenAI 特別在意創新過程中的每個小細節,為的就是在擴大規模時能降低未知的風險。

在 TED 的訪談中,Brockman 用螞蟻的行為來闡述,當只有一隻螞蟻時,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它在跑來跑去,但當夠多的螞蟻聚集在一起,你可能會看到螞蟻群體展現各種集體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跟你預測的完全不同。

這個道理用在 AI 上更是如此,你無法預測大量數據和變因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在擴大規模時謹慎觀察及行動成為了 OpenAI 奉為圭臬的運行原則之一。

延伸閱讀:OpenAI 執行長撰文〈如何成功〉教你「5 力」,讓你跟他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成功的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資料來源:ForbesTEDwoshipm;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責任編輯:游絨絨)

TechOrange LINE 好友募集中
TechOrange 徵才

好讀文章版,更了解 TO 吧 →→【我是 TO 編輯,來幫我主管徵才】無時無刻都在關注科技的你,可以考慮我們的這兩份職缺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