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9 年就開始布局,微軟為何要自已開發 AI 晶片 Athena?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自生成式 AI 浪潮大爆發後,身為最大軍火商的 NVIDIA 以及科技巨擘:微軟、Google 等公司之間的關係就變得相當微妙。
先是 NVIDIA 跨入了雲端領域,開搶大客戶們的生意,現在又傳出微軟早在 2019 年就開始自研 AI 晶片:Athena。微軟在打什麼算盤?微軟要進攻 NVIDIA 的城池——AI 晶片,又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周二(18 日)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微軟早在 2019 年就開始開發內部代號為「Athena」的人工智慧(AI)晶片。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一些微軟和 OpenAI 的員工已經開始測試並使用這些晶片。

據悉,微軟希望 Athena 晶片的性能優於目前從其他供應商處購買的晶片,進而節省其在昂貴的 AI 業務上的時間和成本。其他知名科技公司包括亞馬遜、Goolge 和臉書,也替 AI 準備自研晶片。

♦ 延伸閱讀:NVIDIA 全新 AI 雲戰略可能會搶了大客戶的生意!但他們為何不怕?

AI 晶片不必受制於 NVIDIA!分析師:科技巨擘有資金研發自家晶片

微軟的這些晶片專為大型語言模型訓練軟體而設計。當前市場上所使用的 AI 晶片幾乎全部來自輝達,而受制於產能限制,輝達的 AI 晶片時常短缺且價格昂貴。

Forrester Research 資深雲端分析師 Tracy Woo 表示,AI 的繁榮給雲端供應商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迫使相關廠商開發自家晶片。該名分析師說:「雲端運算公司當然可以從輝達購買晶片,但對 Google、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巨擘來說,他們有足夠的資金研發自家晶片。

有市場評論認為,微軟 AI 晶片立項的時機很巧,正好在微軟、OpenAI 等公司培養的大型語言模型已經開始騰飛之際。兩位知情人士表示,OpenAI 的 ChatGPT 聊天機器人的發布讓人們興奮──根據分析師預估,截至今年 1 月,也就是 ChatGPT 發布兩個月後,該機器人已經擁有超過 1 億用戶──這促使微軟加快 Athena 的研發和推出。

微軟會否向 Azure 客戶提供 Athena?內部爭論中

知情人士說,微軟最快可以在明年讓 Athena 在公司和 OpenAI 內部廣泛使用。不過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微軟內部仍在爭論是否會向其 Azure 雲端運算服務的客戶提供這些晶片。

如果微軟確實走向其雲端運算客戶提供 Athena 晶片,它還必須為其打造比輝達當前產品更具吸引力的軟體,輝達在該領域已深耕 15 年,其軟體產品已在全球廣泛使用。

調研公司 SemiAnalysis 的首席分析師 Dylan Patel 估算,ChatGPT 的營運成本為每天約 70 萬美元或每次查詢 0.36 美元。Patel 說:「大部分成本來自其所需的昂貴伺服器。和輝達產品相比,若 Athena 具競爭力,可以將每個晶片的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Patel 還表示,微軟希望他們在所有的應用程式中都使用這個大型語言模型,包括 Bing、Microsoft 365 和 GitHub。如果採用輝達現成的軟體進行大規模部屬,光晶片這一項成本每年就要燒掉數百億美元。

♦ 延伸閱讀:一次看懂 AI 晶片發展史:從 Intel CPU 的興衰,到微軟 FPGA、Google TPU 的崛起

儘管微軟替其雲端運算業務開發的伺服器晶片廣為人知,但此前並未提及 Athena 晶片的存在。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說,微軟至少有 300 人在進行 Athena 開發工作。Patel 認為,開發 Athena 這樣的內部晶片成本可能約為每年 1 億美元。

微軟對 Athena 的開發可能是其與暉達合作關係中的一個敏感話題。根據直接了解該計畫的人士表示,微軟並不認為自己的 AI 晶片可以廣泛替代輝達的產品。不過有分析認為,微軟的這一努力如果成功的話,也有可能幫助它在未來與輝達的談判中更具優勢。

知情人士還說,微軟的 AI 晶片路線圖包括未來多代 Athena 晶片。不過,由於輝達在這一領域深耕已久,即便 Athena 按計畫在明年投入量產,其製造工藝仍比市面上最先進的技術落後一代。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機器學習成本飆升 傳微軟準備推出自研AI晶片「Athena」〉。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藍立晴)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