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微軟 AI 發表會】微軟想狂勝 Google,而且這次真的更有 Guts

微軟又再一次地打了漂亮一仗。微軟在台灣時間昨晚(3/16)宣布在整個 Microsoft 365 中引入 Copilot AI,回應 Google 在本周稍早宣布將 AI 功能注入至 Workspace 當中,並誓言要「用 AI 釋放人類生產力」。不過,同樣是將自家 AI 結合生產力工具,為什麼會說微軟這次比 Google 更有 guts?

事實上,結合了 AI 功能 Copilot 的 Microsoft 365 後,所擁有的功能幾乎與 Google 在 Workspace 中能辦到的一樣:在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 中,使用者將能獲得生成式 AI 的協助,其最終目的皆是為了加速工作者的效率。

詳細介紹可以看這篇↓
【微軟發佈會重點】他們真的要釋放人類生產力了!全新煉成的 Microsoft 365 會讓你離不開有 AI 輔助的生活

微軟賭了!拿出營收金雞母 Office 跟 Google 打 AI 大戰

雖然 Microsoft 365 和 Workspace 許多功能上都是相似的,但對於微軟而言,這是個風險更高的商業決策。

從商業規模上來看,微軟 Office 和相關雲服務,在該公司上一財年帶來了超過 670 億美元的收入,同比成長 30%,並且佔該公司營收的 1/3 以上,微軟等於是拿了一個佔公司整體營收 1/3 的事業,在打這場 AI 戰役。

這樣的成長力道,歸功於微軟在 10 多年前成功將 Office 變為更加現代化的雲端訂閱制度,揮別必須在本地安裝的老路。這也與微軟 CEO 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雲端優先(Cloud First)路線高度相關。

Google Workspace 來勢洶洶,但仍遠非市場領導者

相較之下,Google 導入 AI 的主要戰場:Workspace,現在的成長速度已從 2020 年初的 41%下降至穩定的 22%。

一位 Google 內部員工指出,過去 5 年來向企業付費訂閱的速度確實下滑了。「沒有上升趨勢,如果市場處於飽和狀態,我們又是市場領導者的話是沒有問題,但 Google 事實上遠非市場領導者。」話語間透露出對自家公司產品的擔憂。

除了商業規模不同,在商業付費的成績上,Google 也暫時看不到微軟的車尾燈。

微軟的 Office 365 產品,截至去年有 3.45 億企業付費訂閱用戶,相較之下,Google Workspace 僅有 900 萬個。同時也可以看出,企業用戶的數量僅佔 Google Workspace 30 億用戶中的非常小部分。

而從營收佔比來看,Workspace 也僅是 Google Cloud 中的非常小一部分。且相比微軟的重大賭注,根據 Statista,去年 Google Cloud 僅占 Google 整體營收的 9.2%。

Google Cloud 在 2022 年第四季收入超過 70 億美元,不但僅是微軟 Azure 的 1/2,且其仍處於虧損狀態,儘管虧損已自去年的 8.9 億美元減少至 4.8 億美元。

對於 Google 來說,Workspace 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步,若大獲成功,則可以讓 Google 生產力工具更加有利可圖,並發起絕地大反攻——不過,如果出現任何風險,其實可能也不會對營收造成太大影響。

勝敗真的難說!Workspace 正在認真脫胎換骨,Google 能靠 AI 迎頭趕上嗎?

但卻也不能說相對微軟,Google 打了「安全牌」。事實上,Workspace 正在脫胎換骨。

最近,Workspace 的領導層正在改組。去年,Workspace 的負責人 Javier Soltero 離開了。(就是他將 Calendar、Meet、Mail 等產品的 logo 改得「過於一致」,不只全球使用者都在吐槽,就連 Google 員工都對此表示不喜歡。)

現在改由在 Google 工作超過 15 年的資深工程師 Aparna Pappu 來領導,而他就是此次將生成式 AI 納入 Workspace 中的主要推動者。

據傳,Aparna Pappu 野心勃勃,希望不只 Gmail 能成為市場領導者,還要推動更多 Google 工具如 Google Drive、Google Meet 等迎頭趕上,成為市場龍頭。

Workspace 的訂閱模式以及全面導入 AI 這步棋,將是 Google 讓 Workspace 產生穩定收入並追趕微軟的絕佳機會。微軟、Google 雙方這場 AI 之戰,未來局勢會怎麼走?值得觀察。

參考資料:GeekWireInsider1Insider2。首圖來源: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