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能力現在是矽谷的下一代貨幣。」這短短的一句話,清晰點出了由 ChatGPT 帶起的生成式 AI 浪潮下,「NVIDIA 才是最大贏家」的根本原因。
NVIDIA 原本不是一家這麼為人所知的科技公司。大約只有遊戲玩家和它比較熟。接著是挖礦者。而在 ChatGPT 爆紅之後,所有在搞生成式 AI 的公司開始宣稱,他們手上握有多少 NVIDIA 的 A100 晶片。
這是因為 NVIDIA 的主業:GPU,即是這些正在爆炸式增長的生成式 AI 公司手中最強力的火藥,根據微軟的說法,光是給 OpenAI 使用的超級電腦,就用上了 10,000 個 A100 晶片。NVIDIA 顯然是 AI 時代下的最大軍火商。
目前 GPU 帶來的收入約佔 NVIDIA 營收的 80% 以上。身為一間相當早期就大力投入 AI 領域的公司,NVIDIA 正在得到回報。
從近日 NVIDIA 剛公布的 2023 財報與其第四季季度財報就能看出,儘管整體市場來看,該公司面臨加密貨幣低迷、消費性需求疲軟、去庫存等等壓力,但 NVIDIA 在 2023 年財報總營收上卻保持與上一財年持平,約為 270 億美元。
而儘管第四季營收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21%,為 60.5 億美元,但在財報發布當天,NVIDIA 股價仍然大漲 14%,市值達到 5800 億美元。且自今年 1 月以來,NVIDIA 的市值漲幅更最高達到 60%,投資者對 NVIDIA 的樂觀情緒,顯然仍在持續蔓延。
這一切都歸功於生成式 AI 的大火大熱。當市場正在關注兩大競爭者:微軟、Google 誰輸誰贏,身為躺著贏的最大贏家, NVIDIA 卻已經在看下一個商業機會。
當 AI 大浪來臨,NVIDIA 要贏了又贏——老黃這回又要 AII in
最近,NVIDIA 的 CEO 黃仁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向記者自豪地展示了 NVIDIA 的 H100,該公司的下一代系統。
H 代表了 Hopper,這也是 NVIDIA 從零開始發展的架構,去(2022)年 3 月,NVIDAI 指出,該架構下的全新成員 Transformer Engine,可望協助企業在幾天或幾小時內完成大型模型的訓練工作。這在以往,可是需要花上數個月的時間。
「Transformer Engine 就是 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裡面的『T』,」深諳「技術」的這位企業領導人說,「大型語言模型將因此變得更快更快,且更划算。」

2016 年,黃仁勳曾經親手將全球首款 AI 專用的超級電腦——NVIDIA DGX-1——送給 OpenAI,「我想將全球首款 AI 專用的超級電腦送給開放式 AI 實驗室是再適合不過的事情。」(圖片來源:NVIDIA)
要讓大型語言模型變得更快、更划算,該怎麼做?
總被遊戲玩家暱稱為「老黃」的黃仁勳,又再一次在生成式 AI 浪潮來襲時維持著一貫的老黃風格——他這回帶領著 NVIDIA 選擇了 All in——不但要販售硬體晶片,還要將該公司的超級電腦 DGX 接入雲端,也就是要向市場推出 NVIDIA 的 AI 雲服務。
言下之意,NVIDIA 的野心,絕不僅有「做個躺著賺的軍火商」,而是要殺入戰場。
這代表,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尤其是不具備技術專長的公司),都將能更加便捷地使用到強大的運算資源:因為企業只要使用瀏覽器,就可以透過 NVIDIA DGX Cloud 來使用 NVIDIA DGX AI 超級電腦,這大大突破以往企業所碰到的諸如 AI 超級電腦基礎設施、模型算法、數據處理與訓練技術等無法克服的巨大障礙。
儘管更多的細節要等到即將到來的 GTC 2023 大會才會揭曉,但老黃已經忍不住先爆了點小雷:合作夥伴預計包含了甲骨文、微軟和 Google,而這預計可幫助所有企業客戶都能使用 AI 的全新商業模式,將為 NVIDIA 帶來「數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鎖定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與 OpenAI、DeepMind、Stability AI 創辦人的精彩線上對談, 以及 65 場聚焦於生成式 AI 的演講,讓你搶先獲取成為 AI 人才的 know-how。
AI 的 iPhone 時刻來到了
當元宇宙、Web3 沒有真正在科技市場爆發,老黃選擇抓穩生成式 AI 帶來的全新機會。他更將生成式 AI 比作「AI 的 iPhone 時刻」。
事實上,他的確擁有與賈伯斯(Steve Jobs)、馬斯克(Elon Musk)相似的領導魅力。中國科技媒體《36Kr》就評價道:
……2021 年 NVIDIA 在 3 個多月後,爆料 GTC 大會上演講的黃仁勳其實是所謂數位虛擬人,採用 NVIDIA 自家的 Omniverse 技術能力合成。這個頗具噱頭的話題深入淺出詮釋了 NVIDIA 在元宇宙方面的實力,風格十分「黃仁勳」,其公關效果勘比賈伯斯當年從牛皮紙袋中拿出 MacBook Air。
♦ 延伸閱讀:為了炫技自家數位孿生技術,NVIDIA 苦苦瞞著全世界 3 個月
而且這已經不是這位對技術節點異常敏銳、始終專注在技術領域的企業領導者第一次帶領公司勇於 All in 了:他帶領著 NVIDIA 推出市場上第一個 GPU,如今 NVIDIA 成為獨霸市場的顯卡王者;過去數年,他更抓住了「挖礦」帶來的巨大商機、締造亮麗的財報,成功帶領 NVIDIA 的市值領先 Meta。
而在 2022 年「礦難」來臨、PC 等消費性需求疲軟之時,外界卻從 NVIDIA 的財報中赫然發現,該公司的財季重心早已悄然轉換,其為 AI 服務的資料中心業務,已代替顯卡,成為了 NVIDIA 的收入支柱,在 Q3 佔總營收比例更高達 64%,這也大幅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
運算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生成式 AI 的浪潮已讓世界意識到:「算力」已經變成了像是水、石油還有電網這樣的基礎設施與關鍵資源。那麼,運算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樣子?
「世界對資料中心的需求將會持續成長,」黃仁勳說,「這對全世界來說,是個真正的關鍵問題。我們該做的事情是,對於世界上每個資料數據中心,不管是拿來做什麼的,盡其可能地加速。」
黃仁勳這樣形容運算即將在未來塑造的世界樣貌:「全世界 AI 基礎設施的數量將會增加,你會看到這些 AI 工廠無所不在。」
而黃口中的「無論拿來做什麼」,包括了 AI、包括了自動駕駛技術(NVIDIA 正在為 Mercedes-Benz 以及其他車廠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在市場似乎有點對「元宇宙」避而不談時,黃仁勳並不避諱地談論其 Omniverse。
「我們現在有 700 多家客戶在不斷嘗試,從汽車產業到物流倉庫,再到風力發電廠,Omniverse 代表著 NVIDIA 所有技術的最大容器:電腦圖形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物理模擬,集於一身。我對此抱有很大的希望。」
黃氏定律是真的,NVIDIA 冒險仍會繼續
相較難以為繼的摩爾定律,「黃氏定律」(Huang’s Law)過去曾是網友與媒體的玩笑話,如今卻已成真。
黃仁勳說,過去 10 年來,NVIDIA 透過晶片、系統和軟體算法成功讓 AI 的速度與性能提升了 100 萬倍之多。相比摩爾定律,速度實在驚人。
不僅差距如此之大,黃仁勳更極具自信地指出這條定律在未來 10 年仍會奏效,NVIDIA 有信心讓 AI 的性能在未來 10 年再提高 100 萬倍。
儘管富有敢於孤注一擲並絕地反擊的領導魅力,這位比起 NVIDIA 市值波動,顯然更對技術發展感到狂熱的華裔技術天才仍坦言,「每家公司都會犯錯,我就犯了很多錯誤。」
細數 NVIDIA 以往走過的失敗路,像是 2010 年代初,NVIDIA 曾想憑藉 Tegra 系列處理器進軍智慧手機市場,最後就以失敗收場。
當 1999 年 NVIDIA 向市場推出第一款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時,也是同樣「冒了一個大險」,而且還是在裁掉了大部分員工之後的再一次犯險。《36Kr》更指出,據說當時市場表明根本沒有客戶表現出對 GPU 的需求,「黃仁勳等於是基於自己的理解創造了這個品類,最後冒險成功。」
而 NVIDIA 應用深度學習研究副總裁 Bryan Catanzaro 也在近日接受 CNBC 採訪時證實了這類說法,「10 年來,華爾街一直在問 NVIDIA:『你們為什麼要進行這項投資?沒有人會使用它。』他們(華爾街)對 NVIDIA 的市場估值是 0 美元。」
除了 GPU,軟體工具包 CUDA 也是相同的例子:2006 年 NVIDIA 發布了 CUDA,卻直到 10 年後的 2016 年,市場才真正認識到 CUDA 的價值,Catanzaro 說道。
回到 1993 年,黃仁勳與其他兩位創始者 Chris Malachowsky 和 Curtis Priem 為他們自己所創立的公司命名的那個場景:NVIDIA 的命名靈感結合了「NV(下一個版本)」以及「Invidia(忌妒的拉丁語)」,這三人無非是希望 NVIDIA 所創造的運算速度快到令所有人羨慕不已。因此,他們選擇了綠色眼睛作為了該公司的標誌。
♦ 延伸閱讀:NVIDIA 你可能不知道的 5 個冷知識:NVIDIA 名稱意義其實是忌妒的化身?
今年 3 月 20 日,GTC 大會即將展開,運算的未來會有如老黃所描述的如此發展嗎?NVIDIA 即將在 AI 雲戰場下的另一個大賭注,會不會獲得回報?答案仍不是確定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已年屆 60 、領導了公司 30 多年,卻仍在談論到技術時雙眼發亮的黃仁勳,將帶領著 NVIDIA 這家公司持續冒險、持續犯難,最終締造屬於 NVIDIA 自己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