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舉凡零售、製造、運輸、娛樂媒體產業,如今 AI 熱潮已顛覆我們生活中各項習以為常的產業,而現在浪頭打到了你可能意想不到的行業:採礦業。現在可能面臨資源枯竭的金屬市場都有望因 AI 技術再度復活嗎?
成立於 2018 年,總部位於加州的 AI 新創 KoBold Metals,是第一家使用 AI 技術勘探的礦業公司。攤開這家新創背後的金主名單。不僅有比爾.蓋茲、貝佐斯還有維珍航空的 Richard Branson。且根據公開市場資訊,其他投資企業主包含:全球最大礦業集團 BHP、日本三菱以及矽谷風險投資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成軍不到五年的 KoBold Metals 何來如此底氣吸引全球富豪爭相押寶?公司 CEO Kurt House 在接受《CNN》訪問時指出,該公司致力於以 AI 勘探技術,尋找世界上最大的鎳及鈷礦場。
電車革命使金屬需求量 10 倍跳,市場供給效率卻比 30 年前慢 6 倍!
鎳跟鈷本非稀有金屬,尤其鈷其實跟錫差不多普遍。但在未來 20 年電動車將成為主流的市場趨勢下,鎳跟鈷這兩項電動車電池不可或缺的原料,身價一夕間暴漲。據 Kobold 的內部估計,全球需開採超過 10 兆美元的鋰、鈷、鎳和銅,才能滿足未來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而世界銀行的報告也指出,到 2040 年,銅的需求預計翻升 3 倍、鈷的需求則預計增長 20 倍以上。
面臨需求量激升,傳統礦業停滯不前的勘探技術卻使得金屬市場的處境雪上加霜。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傳統的採礦勘探在每 100 個可能的地點中,通常只會找到一個可開採的礦場,而這個準確率在近年來逐步降低。
Kurt House 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出,在過去的 30 年裡,每一美元的勘探成本能獲取的礦產數量減少了 6 倍。也就是說,相較 1990 年代,如今礦業公司得花上 6 倍的時間、資本才能獲得同樣的礦產。
原因是,目前地表較容易被挖掘的礦產資源已接近枯竭,而多數傳統礦業並沒有為更深入地表的艱難勘探技術,做好足夠準備與投資。因此,在最低處的果實被摘完後,剛好是 KoBold 憑藉 AI 進場採礦業的成熟時機。
KoBold 使用的勘探技術,是透過收集大量歷史與科學數據,餵養給 AI 模型,藉此預判礦產的潛在位置。據《金融時報》報導,KoBold 的機器學習模型來自超過 2000 萬頁,經過清洗、篩選、數位化後的歷史文件。

尚比亞的一座銅礦。銅是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重要金屬。 PHOTO: ROGAN WARD/REUTERS
AI 探勘準確率高 20 倍!格陵蘭、尚比亞成 KoBold 主要投資開採標的
Kurt House 指出,這當中包含許多超過百年、早被人遺忘的手繪地形圖、礦產交易文件,以及地質數據等。一旦 KoBold 判定該地區有可能潛藏有價值的金屬礦物後,便會利用搭載探測器的無人機進行勘探,透過儀器探測土地的密度、磁場等來找出最佳開採點。 KoBold 認為該方法能將現行的勘探準確率提升約 20 倍。
KoBold 首先在 2019 年的A 輪融資中募得 2000 萬美元。其後,該公司繳出第一個成功的 showcase:準確預測到加拿大魁北克一處被遺棄的荒地中,確實藏有具商業價值的金屬礦物。KoBold 在 2022 年初隨之而來的 B 輪融資中,募得資金躍升至 1.925 億美元。
去年初在 B 輪融資後, KoBold 宣佈將開始在格陵蘭島的西海岸進行鑽探,目標是找到鎳、銅、鈷和鉑等電池必備的金屬材料。預計一年累積鑽探的深度將達 3000 公尺。
另外,在去年 12 月的美非領導人峰會(US Africa leaders summit)上,尚比亞總統 Hakainde Hichilema 宣布, Kobold 將投資尚比亞 1.5 億美元以挖掘更多新礦場。
作為非洲第二大銅生產國,尚比亞被認為擁有大量的銅和鈷儲藏於地下之中。憑藉 KoBold 的技術,尚比亞希望到 2032 年該國的銅產量年從目前的 85 萬噸提高到每年 300 萬噸。
♦ 延伸閱讀:【生成式 AI 上太空】NASA 工程師驚人發現:AI 設計太空零件竟然像外星人!
*資料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金融時報、CNN、The Conversation、路透社,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游絨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