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微軟最新聊天機器人 Bing Chat(下稱新 Bing)推出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Kevin Roose 等試用者的負面體驗率先掀起了討論風波。不如 ChatGPT 的謙和有理,同為 OpenAI 出品的新 Bing 卻罵髒話、開黃腔、情緒勒索樣樣來,加深了大眾對生成式 AI 高速發展的好奇與擔憂。
新 Bing 層出不窮的失控發言由何而來?這些負面新聞又為微軟帶來什麼影響?國內外專家紛紛提出見解。
國外專家:沒準備好就推出新 Bing 非明智之舉
ChatGPT 由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 GPT-3.5 製作,而官方宣稱新 Bing 用的是更新穎的 NLP 版本,這代表新 Bing 能抓取更即時、更多樣的資料來源,卻也仰賴設計者為其建立完善的過濾系統,來排除不適當的資料,而顯然新 Bing 並沒有做到這件事。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Arvind Narayanan 猜測,ChatGPT 的過濾系統是有效的,但套用至作為搜尋引擎的新 Bing 會讓搜尋行為限制重重,微軟索性禁用該過濾系統,沒想到導致用戶體驗變得更糟。
也有一說是微軟刻意禁用過濾系統,試圖直接收取用戶反饋來針對痛點改善。
♦ 延伸閱讀:Bing 擁有分裂人格!是微軟的失誤,還是企圖帶起聲量的行銷手法?
不過無論新 Bing 的失言是否屬於微軟的刻意為之,專家一致認為貿然推出新 Bing 非明智之舉,因為在沒有正式法規能規範生成式 AI 的時候,它能帶給人們的影響是遠遠超乎想象的。
但微軟究竟為什麼要急著推出新 Bing 呢?當我們將眼光從純技術拉到稍遠處——兩大巨頭 Google 和微軟的 AI 大戰中——就能得到不同解答。
》搶先閱讀 TechOrange 特別企劃《
微軟欲搶先帶起聲量,藉機扳倒 Google?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在 臉書貼文 分析,微軟明知道新 Bing 滿是問題,卻冒著背負罵名的公關風險,為的就是在 AI 搜尋引擎大戰中領先 Google 一步。
目前微軟 Bing 在搜尋引擎的市佔率只有 3%,而 Google 則超過 90%,因此新 Bing 對微軟來說,商業利益上的風險頗低,倘若失敗也無傷大雅,僅需退回發展更核心的事業。
當這個問題百出的新 Bing 登上新聞版面,不但引起大眾好奇,也喚來更多使用者,這樣的行銷聲量是微軟求之不得的。
程世嘉指出:「社會責任和公關風險全部都頂多是次要的考量,畢竟扳倒 Google 可能帶來的龐大商業利益,比起公關風險和社會問題帶來的可能傷害實在大多了。」
同樣的招數,Google 能用嗎?
微軟的負面行銷能夠奏效,但相同的策略卻不適用於 Google,這有兩個根本的原因。
如同前述,Google 身為搜尋引擎中的市佔霸主,貿然推出不成熟產品的風險實在太大,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當 Bard 被發現答錯問題後,Google 股價就大跌近 8%,經歷這次教訓,想必 Google 針對聊天機器人的推出只會更謹慎。
♦ 延伸閱讀:【超昂貴的放送事故】Google AI 聊天機器人 Bard 沒準備好?錯誤回答讓母公司股價大跌 8%
再者,Google 以良善觀念起家,走至今日社會對它的期待也遠高於其他科技企業,甚至品牌價值也建立於此。因此像新 Bing 那樣黑暗反派的暴走風格,恐怕只會對 Google 帶來品牌減損和重大的商業損失。
兩大巨頭的戰爭還在進行中,截至目前新 Bing 以負面行銷佔上了風,但最終結果還很難說。人們對新 Bing 的新鮮感會不會退潮?Bard 會以更專業的姿態抓住大眾眼球嗎?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 延伸閱讀:一秒揪出 AI 槍手!7 款「智慧內容偵測」告訴你,作者是人類寫手或 AI?
火熱的生成式 AI 為我們帶來新資安威脅!你的個人裝置將變成駭客的遊樂場
你真的不怕自己手機上的瀏覽行為被公開嗎? 《TO》特別企劃「別讓你的生活成為駭客的遊樂場」內容,陪你捍衛自己的隱私 >> 搶先閱讀
*資料來源:The Economic Times、Substack、Fortune、The Chainsaw;首圖來源:unsplash
TechOrange 熱情招募中!
好讀文章版,更了解 TO 吧 →→【我是 TO 編輯,來幫我主管徵才】無時無刻都在關注科技的你,可以考慮我們的這兩份職缺
(責任編輯:游絨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