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急需更有意識地面對台灣的資安課題。
環顧與回顧台灣近年和資安相關的重大事件,各種因為數據外洩助長的詐騙活動幾乎已經變成我們的日常。
我們看到我們的個人資料從網路書店、電子商務平台與線上旅遊網站流出,我們看到我們提供給共享機車的資料可以被駭客從網路上「予取予求」,我們看到匿名論壇和暗網可以買到全台灣公民的戶政資料,我們看到全國的國中小學 750 萬筆學生個資被盜賣。
根據趨勢科技發布的資安報告,2022 年的資安威脅數量甚至較 2021 年又增長了 52%,「其中,勒索病毒即服務 (RaaS) 的攻擊數量暴增,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 (APT) 集團的攻擊手法不斷推陳出新。政府、製造與醫療是惡意程式肆虐最嚴重的三個產業。」
我們,急需更有意識地面對台灣的資安課題。不只因為關乎個人隱私安全,更關乎台灣的數位經濟發展。
台灣全產業正在急速智慧化,而這裡有龐大的數據需要被重視、被保護
今年 2023 年,看來會因爲生成式AI,AI 應用會開始在各個領域快速落地成熟。如果從產值來看,其中最大的一個領域,很有可能是電動智慧車。光是 2023 年一年,市場預估全球會有超過 400 款新車,總銷售台數相較2022 年增長 35%,很有可能會突破 1,400 萬台。若是以一台售價新台幣 200 萬元來估計,2023 年電動車全球全年產值預估接近 30 兆台幣。
不只是汽車正在電動化智慧化,這一台又一台的電動智慧車裡,成千上萬的零組件,都需要工廠來製造,這些工廠也正在同步急速智慧化。
但只有製造電動車的上下游工廠在智慧化而已嗎?工廠可以製造的東西,除了汽車,我們食衣住行育樂各種摸得到用得著的物品,都需要工廠來製造,而這些工廠,也全都正在緊鑼密鼓地雲端化、無人化與智慧化。
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正在智慧化的全球汽車產業,會進一步帶動馬路的智慧化。而馬路的智慧化,會真正讓城市開始全面智慧化。城市加速智慧化的同時,也正在催化政府智慧化、甚至是民主的智慧化。
除了汽車與交通的智慧化,製造的智慧化,政府治理智慧化,各種服務包括零售、金融、廣告、教育與醫療,也都在智慧化。我們若是仔細檢查各個領域,從無人機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軍事與國防的智慧化。
這一切智慧化,全都需要數據。
如果數據的應用、傳輸和儲存不安全,以上的各種數位經濟,或者我們更直白地稱之為數據經濟,AI經濟,都不會存在。
守住數據,守住台灣的 AI 經濟
全球經濟重心在大約在 400 年前,開始從陸路移往海路。台灣開始被世界看見,開始被稱作福爾摩沙。大約從在 30 年前開始,全球經濟重心開始從海路移往網路。這30年間,經歷了「.com」浪潮,行動網路浪潮,現在開始進入數位經濟的第三波大浪潮:AI 浪潮。
資安是國安,而從各種 AI 科技與全球新經濟的角度來看,資安更不只是國安,資安是我們台灣未來深化參與全球新經濟的關鍵基礎建設。我們需要投注更多的關注與資源,打造這塊基石。
TechOrange 特別為您邀請資安界重磅講者解析 2023 開年的首要戰略趨勢,為製造、零售電商、金融等各產業展開全方位資安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