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自 2018 至 2022 年間重點補助 17 個大學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藉以解決國家重大議題,不只是半導體領域積極發展創新技術,臺灣研發出來的高熵材料更已與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維也納等地進行國際合作,就連傳統養殖產業復育出來的草蝦,現在也越來越受全球市場歡迎,有望透過智慧養殖方式,讓臺灣草蝦養殖業重返過往榮景。

高熵材料跳脫傳統思維,廣受國際關注

圖說:國立清華大學高熵材料研發中心主任葉均蔚教授。

在全球材料界,國立清華大學高熵材料研發中心主任葉均蔚教授獨創研發的高熵合金相當知名,傳統合金材料通常是以 1 2 種金屬元素為合金主體,而高熵合金則是由 5 種以上的金屬元素組成,具備耐磨、耐熱、成本低等特性,且製程中全部使用無毒材料

過往,亦非無人研發過多種金屬合金材料,但始終無法突破合金材料的脆化性質,因此 1995 年葉教授投入高熵合金材料研究時,也一度不被學界看好。葉教授表示,當年他顛覆思維開發高熵材料時,遇到相當多阻力,但是國科會卻給予了相當大的經費補助,讓這個研究可以持續發展

為了避免被其他研究動能更強的國家超越,直到 2004 年他才終於公開研究成果,並於接下來幾年持續穩定發表期刊,終於在 2016 年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的專題報導,奠定了臺灣在高熵合金及材料研究上的發源及領導地位。這項技術後來也被廣泛運用於智慧機械、綠能、國防、生醫、航太等產業,建立臺灣關鍵材料自主能力。

圖說:國立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主任劉德騏教授。

除了新興材料議題之外,製造系統關鍵技術也影響著工業技術成敗。國立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主任劉德騏教授指出,業界目前面臨兩個痛點,一是大部分機器設計更新不快,整機設計能力有限;第二個痛點則在於臺灣精密機械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太多能力發展商業軟體。

而國立中正大學所在區域正巧是中部精密製造走廊、南部齒輪製造大本營的核心位置,因此,中心也積極研發重要軟體,藉以提供企業使用,為企業打造人機安全協作環境

當傳統養殖遇上科技新技術:臺灣有望恢復草蝦王國榮景

科技領域之外,臺灣傳統產業中的養殖漁業,也積極導入智慧養殖科技。 1988 年以前,臺灣曾經是草蝦養殖王國,年產量逼近 10 萬公噸,產值都在 10 億美金以上,但 1991 年以後,白點病使得臺灣草蝦產量銳減,讓臺灣草蝦王國盛名不再。

不過,國立成功大學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進行草蝦育種研究之後,為臺灣草蝦產業開啟了新頁,中心主任羅竹芳教授指出,中心以世界級草蝦育種與智慧養殖為主軸,2017 年創建至今,已經培養了 30 餘個具備不同優勢性狀的草蝦家族品系

羅教授表示,透過新式水下攝影、大數據等新科技,現在研究團隊可以精準判斷種蝦是在哪個期間進行生產。每次參與國際會議,國際學者與研究團隊也都會想要知道臺灣蝦類育種策略,且這一、兩年市場上有相當大的變化,全球越來越多人希望能夠獲得草蝦蝦苗,因此臺灣完全不需要擔心銷售快、單價高的食用草蝦,這對臺灣蝦類養殖產業也帶來了正面助益

圖說:國立成功大學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主任羅竹芳教授。

不只人類需要疫苗,豬隻也同樣需要

圖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製劑研究中心莊秀琪教授。

「One Health」已經是全球生醫界都相當重視的概念,人、動物共存一個地球上,動物發生疫情,自然也會影響人類生活,甚至是經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製劑研究中心主莊秀琪教授指出,不只是人,動物也要施打疫苗、做長時間健康檢測,才能了解病毒演化,這也是動物製劑的重要目標。

中心配合豬瘟撲滅政策,開發豬瘟次單位疫苗並開發鑑別型診斷試劑、豬瘟抗體檢測試劑,莊秀琪表示,中心不只著重專利申請、技術移轉,也已跟國內、韓國疫苗廠進行實質合作。展望未來,除了推動商品化進程之外,由於國內動物疫苗市場太小,中心也著重培育國際市場人才,希望能培養年輕人創立相關新創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國科會積極培育臺灣跨世代研究團隊,並打造國際級先進科技研究中心,布局前瞻科研策略,深耕未來 10 至 20 年間具發展潛力的技術。同時,以解決國家重大議題、發展重點產業技術為導向,除了半導體產業之外,也超前部署量子、太空科技、生醫、資安等層面,讓研究團隊能全力進行研究,並且發揮專業長才,讓世界看見臺灣強勁的研究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