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Orange 編輯部推薦好書:電動車產業大未來

2022 年被譽為「台灣電動車元年」,不僅多款純電車上市,年度累積銷量也首度達到 5 位數字,電動車似乎已經成為顯學。《電動車產業大未來》帶你快速了解車輛產業生態,以及為什麼電動車產業有機會成為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群山。

文 / 宣明智,傅瑋瓊

現今電動車系統的電子電氣架構備受重視,主要致力提升四大功能:一、系統失效保護機制、車輛備援系統;二、訊號和資通保密防駭客等安全性;三、空中下載技術 OTA(Over-the-air)時代來臨、車用資訊娛樂多媒體頻寬加大,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的多元應用;四、高壓電路保護策略、能源管理策略、熱管理策略等機制運作效益。

這四大項目的整合和應用,可讓電動車在成本、維修或是車體重量,達到最佳化。

小辭典:空中下載技術(Over-the-air, OTA)是透過網路進行軟體或韌體更新或升級的技術,在智慧型手機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已被高度應用,隨著車聯網技術的普及,OTA 成為全新的商業模式,是劃時代的技術發明。

車電九大系統應用廣泛

過去傳統的車輛產業是以硬體建構車輛,如今逐漸轉變為軟體定義車輛,解構了車輛產業的生態。

一般來說,車用電子可分為車用電子控制裝置、車載用電子裝置,應用範圍十分廣泛,遍布在全車的各個系統組件中,依照功能和結構區分,以純電池電動車來看大致可分為九大系統,各主要系統又有不同的應用系統(如表),各應用系統又有相對應的系統產品,琳琅滿目。

純電池電動車九大系統分類

今年 2 月,當全世界都還沉浸在 ChatGPT 魅力之際,Google 突襲式宣布推出 Bard,正式拉開「AI 大戰」序幕。Google 擔心自己「搜尋引擎霸主」地位受到威脅嗎?明明手握 ChatGPT 的微軟搜尋引擎市占率僅個位數。這兩間科技巨頭到底為何而戰?

馬上閱讀→【TechOrange 3 月特別企劃】巨頭互鬥- 微軟與 Google 在爭什麼?

電動車的興起,讓汽車產業從機械工程(機械引擎、傳動軸、煞車碟盤),逐漸轉變成依賴機電工程(馬達、電池、配電盤、電能轉換器),以及資訊電子工程(車載電腦、網路、雷達、感測器、顯示面板……)技術;不論是機電工程或資訊網路電子工程、零組件或子系統,尤其在 IC 晶片製造、設計等半導體產業領域,幾乎都是台灣的強項。

台灣有資通訊產業奠定的雄厚實力加持,等於掌握了先機,再度披掛上陣,有機會在主戰場上取得一席之地,打造護國群山

下圖是電動車的產業結構,可以簡單看出純電池電動車的產業鏈,從最上游的材料與金屬加工,如電池、馬達,以及車體材料;中游的次系統零組件,如電池芯、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馬達控制、整車控制器等軟硬體產業、系統架構、系統整合,則屬於車用電子密切關係的電子電氣架構電動車平台產業;再到下游的整車製造,搭配能源管理,如充電系統的充電樁、電力基礎建設……,都需要跨領域整合和技術支援。

純電池電動車產業鏈

台灣在電動車市場的機會不在整車生產,而是在次系統、軟體和零件等開發製造,因此,除了下游的整車廠,以及上游材料的電池、部分馬達之外,近幾年台灣產業耕耘布局,在動力系統和充電服務等各領域,都有不錯表現,也初具影響力。

但未來,台灣廠商可就近掌握既有的內需整車市場,特別是基本車款,不必落入外人之手,又可快速練兵,整合系統。至於海外市埸,則可配合當地政府、當地企業,做整廠輸出——開發設計,提供材料,協助建廠。

購書連結:《電動車產業大未來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電動車產業大未來》,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游絨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