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不尋常的裁員」全為備戰 ChatGPT!2023 年最值得關注的企業競爭:微軟 vs Google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2022 年底,ChatGPT 這項 AI 服務走進了大眾眼簾中,而生成式 AI 應用更即將在 2023 年進入「爆發期」,有望帶起繼 .com、智慧手機之後,第三波的網路革命。

在這歷史性的一刻,兩大科技巨頭:微軟以及 Google 之間的 AI 競爭,便成為了 2023 年最值得關注的大事。

當微軟登高一呼,宣布要將 ChatGPT 整合進自家全產品線,對於 Google 來說代表了什麼?為什麼這場史詩級的商業戰爭,極有可能成為 Google 的「柯達時刻」?

正值人們歡喜迎接兔年的除夕夜前夕,Alphabet 一紙內部信震驚了整個矽谷:Alphabet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宣佈公司計畫裁員 12,000 人。

即便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裁員對科技業而言,已是家常便飯,臉書、亞馬遜以及微軟都宣布裁員數千人,但此消息仍投下一枚震撼彈。因為這是 Alphabet 史無前例的裁員潮,就連 2009 年金融海嘯, Google 都只請走幾百名銷售人員,科技媒體《Wired》以「這非常不 Google」來形容這波不尋常的裁員潮。

細探 Alphabet 營運狀況,雖然 2022 Q3 的收入未達目標,與分析師預估的季度營收短少了約 14 億美元,但仍獲取了140 億美元左右的利潤,且手上握有的現金及短期投資項目約價值 1160 億美元。

簡而言之,公司的財務狀況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為何 Alphabet 卻選擇祭出如此激烈手段?外界將此舉解讀為是 Google 對微軟的全面備戰。

自 ChatGPT 在全球大放異彩。

據《商業內幕》報導,該服務於 11 月底上線短短 5 天就累積 100 萬用戶,預估 2024 年 OpenAI 將能創造 10 億美元的年營收。微軟在 2019 年對 OpenAI 投下的 10 億美元,如今也被視為是有史以來最明智的投資。

據《Semafor》日前報導,微軟有意對 OpenAI 再投下 100 億美元的銀彈,且目前正與這家估值達 290 億美元的 AI 新創,針對增加持股事宜進行磋商。即便對微軟這樣的大公司,100 億美元也不是筆小數目,但敢如此豪擲,是因為這是 20 年來微軟最接近挑戰 Google 霸主的時刻。

據《紐約時報》指出,氣勢如虹的 ChatGPT 逼得 Sundar Pichai 在 12 月緊急找回 Google 兩位開山元老 Larry Page 與 Sergey Brin 召開針對 AI 產品佈局的戰略會議。在本月宣布裁員的內部員工信中,Sundar Pichai 也兩度提及 Alphabet 對 AI 領域的全新展望與野心。

Pichai 在信中強調,Google 在 AI 領域的早期投資,足以讓旗下產品也有足夠實力與底氣導入 AI,以因應當前市場的機會與挑戰。「我們也準備好為用戶及企業分享一些全新體驗。」

消息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Google 打算在今年推出 20 多種新產品,其中包含具有類似 Chatbot 功能的搜尋引擎,顯然衝著微軟而來。尤其微軟在 1 月中正式宣佈, ChatGPT 將整合進 Azure OpenAI 服務。

Azure OpenAI 是微軟於 2021 年底亮相的限定服務,主要針對特定受邀的客戶申請試用,該服務能讓使用者在多套軟體背後使用 OpenAI 的工具,例如協助開發人員輕鬆編碼的 Coding 工具 GitHub Copilot、在微軟新亮相的設計軟體 Microsoft Designer 中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 DALL-E 2 做出理想的圖像等等。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指出,很快微軟的全產品線將會導入新的 AI 工具,部分新產品甚至最快 3 月上路。

兩大科技巨頭競爭 AI 市場的保衛戰一觸即發,Google 前研究主管 D. Sivakumar 在日前針對 Google 大舉裁員、調度資源的舉措評論:「 Google 目前處於相對脆弱的位置。」意味著 Google 若不謹慎面對此次挑戰,恐將翻船。言下之意,若 Google 沒在此刻積極備戰,此時很可能成為 Google 的「柯達時刻」(Kodak moment)。如此刺激局勢,市場大眾除了吃瓜看熱鬧,不妨從三大戰場深入掌握全局。

戰場一:雲端服務

任何 AI 背後都需強大運算能力支撐,因此誰有最好的雲端服務支撐,也就可能發展最給力的 AI 應用。以微軟而言,自家雲服務 Azure 正是 OpenAI 一系列 API 工具背後核心運算能力的基礎。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 ChatGPT 席捲全球時就曾推文表示,Azure 也應享受與 OpenAI 旗下產品同等的讚譽,「因為微軟建立了至今最好的 AI 基礎設施。」

會有這麼高的讚譽並非口說無憑,據微軟官方說法指出, Azure 目前是全球 500 大超級電腦(TOP500 supercomputer rankings list)榜上前 15 名的佼佼者,也是雲服務商中的第一名。

即便 Google 在雲服務方面的業務成長量,以年增率 45% 拔得頭籌,勝於微軟的 40%,且雲服務的營收增長力道遠大於 Google 內部的整體業務,但若就市佔來看,據科技市調機構 Canalys 報告,2022 年 Q2 全球雲服務市佔依序為 AWS 31%、Azure 24%、GCP 8%。顯示 Google 在雲端戰場上,無論質與量恐怕都還差微軟一截。

想知道 2023 年最新 AI 科技趨勢嗎?
→ 立即下載《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目前 Google 打算加強雲服務部門的投資力道,好追趕上 Azure。據《商業內幕》報導, Alphabet 在裁員萬人的情勢下,唯有雲服務部門幾乎不受影響,且在公司目前仍開出的近千個招聘職缺中,有近 50% 職缺隸屬雲服務部門,顯示 Google 將集中火力拓展雲服務實力的決心。

戰場二:辦公軟體

Google 與微軟在辦公軟體的市場競爭一直處於伯仲之間。據統計數據庫龍頭 Statista 指出,2020 年 G Suite(Google workspace的前身) 在美國辦公軟體市場以 59.41% 的市佔稱霸第一,微軟的Office 365 則是 40.39%。

然而,截至 2022 年 2 月,微軟則以 48.08% 的市佔略微超車 Google workspace。在激烈的拉鋸戰中,雙方都想藉由導入 AI 創新工具來增加自家辦公軟體的吸引力。

不過面對此一戰場,以辦公軟體聞名的微軟,有著不能輸的壓力。據微軟 2022 年的年度營收結構來看, Office 365 替微軟帶來 449 億美元的收入,佔總營收 23%,是最大宗的收入來源,緊隨在後的才是 Azure 440 億美元的營收。

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Chirag Shah 認為,ChatGPT 幫助人們書寫更快速、流暢的能力,一旦導入辦公軟體有望成為微軟殺手級的應用。

》下載 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像是在 Outlook 和 Word 中, ChatGPT 能自動回覆、快速生成常用信件格式,或是自動撰寫提案、生成點子等。而借助圖像生成 AI 工具 DALL-E,使用者則能替 PowerPoint 自動增加圖像、花樣等等。

目前 Google 也打算以推出新的圖像生成 AI 工具應戰,《紐約時報》指出,Google 有計劃向軟體開發商和其他企業客戶提供新的 AI 圖像創建服務,該產品預計最快 5 月能於公司內部亮相。另外 Google 也打算提供企業用戶可以自行創建 AI prototype 的簡易工具,稱為 MakerSuite,據消息指出,該工具將會有兩種「Pro」版,以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戰場三:搜尋引擎

過去數十年 Google 一直稱霸搜尋引擎市場超過 9 成市占,反觀微軟旗下搜尋引擎 Bing 市佔不過 3% 。龐大市占同樣反映在收入結構上, Google Search 一年帶來的周邊廣告收入約為 1200 億美元,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反觀 Bing 每年能帶進的營收約為 110 億美元,至多佔到微軟總收入的 5%。

這也是為何當微軟宣布將把 ChatGPT 整合進 Bing 時, Google 會如此大動作戒備、繃緊神經。ChatGPT 結合搜尋引擎,可望徹底顛覆人們目前熟悉的搜尋方式,以自然語言回應的 ChatGPT,可在使用者搜尋想得到的資訊時,給出一段完整的「說人話」回答,而不是給出一整排超連結網頁,要使用者自行篩選、找出答案。投資銀行 DA Davidson 的研究主管 Gil Luria 認為這是 10 年來首次有挑戰者可望真正撼動 Google Search 的地位。

延伸閱讀:在我們還無法想像有人可取代「Google 搜尋」時,「AI 合成引擎」橫空出世了

延伸閱讀:微軟考慮提高 OpenAI 持股,ChatGPT 版 Bing 搜尋引擎可望推出?

而對 Google 來說,不僅挑戰者勢頭看旺,外在環境也不太有利。近年外界對於Google 過度倚重搜尋引擎帶來的廣告收入頗有微詞,因為這干擾了使用者找到真正有用的搜尋結果。2021 年《Fast Company》發表了一篇「Google 搜尋結果每況愈下」的文章,指出付費關鍵字廣告如何淹沒使用者真正想找的資訊。而《The Atlantic》也在去年發表一篇評論,譴責 Google Search 今非昔比。

種種壓力逼得 Google Search 有著不得不改革的壓力。Google 聲稱,在過去十年,公司內部也早已開發類似 ChatGPT 的產品,內部稱之為 LaMDA ,但為臻求完美與安全遲遲未問世。如今因為外界刺激,Google 手上的對話式 AI 結合搜尋引擎產品,預計未來也將加速測試、批准審核,以求能盡快上路。

參考資料:Wired紐約時報商業內幕123SemaforFortune微軟Statia12statcounterMIT Technology Reviewventurebeat,首圖來源:UNSPLASH。


TechOrange 熱情招募中!

好讀文章版,更了解 TO 吧 →→【我是 TO 編輯,來幫我主管徵才】無時無刻都在關注科技的你,可以考慮我們的這兩份職缺

(責任編輯:藍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