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的半導體地位難以撼動?台積電案例告訴你,別被「雜訊」牽著鼻子走

  【TechOrange 編輯部推薦好書: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昨日(1/17)台股封關,台積電股價收在 503 元;台積電虎年股價累計下挫 133 元,跌幅約 20.91%,市值縮水 3.44 兆元,影響大盤指數達 1100 點。而市場上又出現許多「不看好」台積電的聲音。

不過,日前(1/16)《彭博》才報導,台灣 IC 晶片出口連續 7 年成長,台灣仍穩坐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地位。市場上充滿了各種消息,但到底哪些消息是資訊,哪些又是參雜在資訊中的雜訊?本文帶你一起分辨,並告訴你為什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地位難以撼動!

文 / 闕又上

《快思慢想》這本暢銷書的作者,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他在 2021 年出版了一本新書《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也必須學會判斷什麼是資訊,什麼是雜訊?沒有資訊,我們無從做出判斷,但參雜在資訊中的雜訊,常會造成決策上的誤導和偏差。然而,就算我們屏除了雜訊的干擾,相同的資訊也會因解讀的不同,而造成決策方向的南轅北轍。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華爾街日報》論壇上說,台灣在技術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不穩定,並認為世界需要地域平衡、有韌性的供應鏈。我們不妨就以上論述來分析哪些是資訊,哪些是雜訊?

台灣(指的就是台積電)扮演關鍵角色、世界需要地域平衡、有韌性的供應鏈,這三個論述都對,但這就代表台積電處境堪慮嗎?英特爾做為台積電的競爭者,同時也是爭取美國晶片補助的主要成員,又因為目前在先進製程和良率上的落後,在搶奪資源的過程中,打出地緣政治這張牌,自然要高聲嘹亮,才能為英特爾爭取到關注的眼神或資源。

英特爾背後的意圖可以理解,卻嚇壞許多台積電的投資者,甚至不惜在低價中拋售,台積電真的岌岌可危嗎

面對國際市場快速發展的各項技術趨勢,台灣企業應當採取什麼策略?

→ 立即下載《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你有分辨雜訊的能力嗎?

如果你充分了解台積電過去三十年,在經營公司體質上所做的努力,就會明白「岌岌可危」就是市場上的雜訊,是對不願意做功課的投資者最大的懲罰,相反地,也是給有心、用心的投資者最大的禮物,何以見得呢?

第一,如果台海真的爆發戰爭,台灣有哪家公司的投資可以倖免?就算把錢放在銀行裡定存,也都剩下白紙一張。第二,台灣許多公司都沒有在海外經營的實力和能力,相反地台積電有,因此就投資而言,台積電有分散經營風險的能力,但多數公司卻沒有。

第三,我們要考慮台積電在地緣政治中,有沒有應變能力?應變的效果和預期如何?從美日等國爭相邀請台積電設廠,代表台積電對於風險的應變能力強於台灣 95% 以上的公司。

第四,台海發生戰事的機率有多大?台灣有沒有能力降低發生的機率?這恐怕才是地緣政治的重中之重,也是所有政治人物、學者都在探討的,我在後文有幾點論述,認為如果真的發生戰事,台積電會比台灣 99% 以上的公司更安全。

第五,就外資的角度而言,台積電是他們在地緣政治考量下所做的減碼,但真的所有外資都減碼了嗎?好像也未必,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