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
一直以來,汽車產業不斷朝著「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方向邁進,但現在多家車廠對自動駕駛的開發態度轉趨保守,尤其在福特和福斯兩大車廠宣布其投資的自駕車新創公司 Argo AI 結束營運後,越來越多人也不再樂觀認為完全自動駕駛的時代就在不遠的將來。那麼,自動駕駛科技還有發展的機會嗎?(責任編輯:游絨絨)
說到先進駕駛輔助功能(ADAS),目前汽車業的主流是 Level 2 半自動駕駛功能,透過攝影機和感應器等裝置,提供駕駛自動跟車(ACC)、車道維持(LKA)、自動緊急煞車(AEB)等輔助功能,惟駕駛仍需要隨時注意路況並掌握方向盤,不能完全依賴駕駛輔助系統。
雖然已有許多領先群雄的車款宣稱搭載 Level 3 的自動駕駛科技,包含 Audi A8、Honda Legend、Mercedes-Benz S-Class 等車型,但是其作動條件仍受到各國法規、實際路況的複雜性而有所限制。因此,最終是否能夠做到真正的完全自動駕駛,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討論議題。
汽車業對自動駕駛的態度轉趨保守?
長年以來,各家車廠對自動駕駛科技大多抱持著正向的態度,認為只要投注足夠的資源、甚至透過同業或異業結盟的方式,最終能夠突破科技的限制,達到經濟規模,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願景。
然而,最近有另外一派持不同的觀點,認為完全自動駕駛不僅無法在你我有生之年實現,更難以達到完全普及,且持這樣的論點的人為數愈來愈多,並逐漸挑戰過去許多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擁護者。
為什麼這樣的論點逐漸成為主流?這樣的觀點可以從業界的一些動態進行觀察。近期福特汽車(Ford)宣布關閉 Argo AI,一間由福特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共同出資設立的新創公司,該新創公司聚焦在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的開發。除了關閉 Argo AI 之外,福特也進一步宣布未來不再將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視為首要目標,而是專注在如何運用內部資源發展先進駕駛輔助功能。福特的聲明,也讓福斯選擇退出合作。
Argo AI 被視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擁有相當紮實的技術背景,因此福特選擇關閉 Argo AI 的決策,實為一大警訊,代表將資金投入自動駕駛科技研發的機會成本已成為車廠考量的因素。福特的執行長 Jim Farley 說道,完全自動駕駛車輛要達到「規模」與「獲利」的目標,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且目前福特並沒有非得要自行開發相關的技術。
電動車新創品牌 Rivian 的執行長 RJ Scaringe 亦同樣表示,即便該公司的終極目標是推出 Level 4 自動駕駛車款。然而,礙於硬體的限制,目前的規劃仍會聚焦在 Level 2、Level 3 的先進駕駛輔助功能。
自動駕駛仍有可為?
即便福特、Rivian 對自動駕駛的開發態度轉趨保守,但是目前仍有一些積極推動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廠,例如 Waymo、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這樣是否代表自動駕駛仍有發展的一線生機?
事實上,當讀者仔細去了解 Waymo、通用汽車所謂的自動駕駛功能,就可以發現這一些功能極度受限,不論是使用的地理範圍,抑或是使用的許可時間;以這樣的情況來看,要在短時間內普及化極為困難。
此外,相關功能的安全性也不斷受到其他用路人的抨擊。即便是號稱具有最先進技術的特斯拉(Tesla),也因為車輛所搭載的自動駕駛功能未經嚴格測試就放行上路,以及特斯拉過度相信 AI 與電腦運算而選擇拔除硬體設備上的感應器之做法而備受挑戰。
自動駕駛科技的開發需要耗費相當可觀的人力、金錢、資源,因此當車廠投資龐大的資源,但卻無法在短期內看到預期的成果,態度勢必會轉趨保守。如同電動車的研發,雖然以現階段來看,距離真正的普及化仍有一段距離,但是仍有許多業者積極努力,透過政府、汽車業、科技業攜手推動,一步一步克服技術、規模、獲利等問題後,自動駕駛科技在未來肯定會改變你我的移動生活。
在可預見的未來,自動駕駛科技還有發展的生機嗎?
推薦你收聽《TechOrange》Podcast 節目〈全新一週〉專訪:超級駭客不看好自動駕駛?AI 的應用極限可能在哪|S2 EP 56 feat.奧義智慧科技創辦人邱銘彰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TechCrunch,圖片來源:Unsplash、te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