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5G,多數人的印象大多是傳輸速度比 4G 快的新行動通訊技術,但如果深究此一標準,你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凌華科技網路通訊暨公共建設事業處總監葉建良指出,從 2018 年就著手研發的 5G 技術, 因為 5G 網路的三大特點:低延遲、廣連結、高頻寬,一開始就將應用觸角從消費者延伸到各種產業應用,「不僅如此,在新標準制定與政府法令放寬,企業已經能自行定義架構私有的 5G 通訊網路,這也就是這兩年市場上常聽到的 Private 5G(P5G)。」
什麼是 P5G?當代企業為何需要 P5G 打造競爭優勢?
要了解什麼是 P5G,首先得先了解 5G 架構的兩種運營模式,第一種模式與過去的 3G、4G 的行動通訊一樣,都是由電信商建構基礎,消費者或企業再依自身需求租賃、購買需要的服務內容,整體基礎建設的所有權仍屬於電信商。
第二種模式就是 P5G,「P5G 也就是企業專網,建構者不侷限於電信廠商,系統業者甚至是企業自己均可建置。」葉建良解釋,自行建置的好處是可自行設計架構,讓系統功能完全貼合本身需求,此外為了避免與公用的 5G 產生干擾,政府另外了規範 P5G 專用頻段,讓企業將 5G 的低延遲、高頻寬與廣連結等特色應用在產業產生效益最大化。
「現在」就是企業建構 P5G 最好時機點
對於 P5G 的建構時間點,葉建良則認為現在是最佳時刻,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數位轉型已是既定趨勢,在工業製造、醫療、礦業、港口、電力能源等關鍵產業發揮賦能效應,各種海量的工業設備透過5G提供高頻寬、低延遲和廣連結的能力互相連接,交換數據,,提升系統運作效率、促進垂直產業的融合,擴大附加價值,「P5G 的優質通訊特色,正可成為打造高效能數位化系統的基石。」凌華科技網路通訊暨公共建設事業處總監葉建良解釋。
其次是技術與相關標準已然成熟,經過兩年商轉,5G 已逐步克服各種落地問題,再加上負責制定規範的 3GPP,近年推出的 R17、R18 標準,都特別強化低延遲與廣連結這兩大專為產業應用的特點,「尤其是 R18 標準對新應用有明確規範,將為製造、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智慧化帶來強大的成長力道。」
P5G 與 WiFi 可相輔相成!企業如何打造性價比最大化系統?
在市場需求浮現、技術與標準同步到位的態勢下,P5G 的發展腳步將開始加速,並與既有的無線通訊技術互補,打造出最適化場域無線通訊系統。
P5G 要如何與早已普及的 Wi-Fi 互補合作?葉建良點出,系統廠商與企業必須先瞭解這兩項技術的特色與強項。
他解釋,5G 是行動通訊標準,可在人、物移動的狀態下保持穩定的傳輸品質,而且行動通訊技術為蜂巢式網路(Cellular network),即便設備在不同基地台之間移動轉換,通訊品質也不會受影響,而且同一頻段可容納大量終端設備,終端設備接入經過認證管理,安全可控;至於 Wi-Fi 則屬於固網架構,覆蓋範圍較小,設備在不同熱點間切換有可能出現延遲和中斷,此外訊號也容易受到干擾。
整體來看,在場域應用中,P5G 將是更佳選擇,不過 Wi-Fi 仍有技術成熟、建置成本低等優勢,因此部分環境會有兩者整合的需求,對此葉建良建議業者可以 5G 閘道器為中介,閘道器與終端設備採用 Wi-Fi,5G 負責閘道器至基地台的傳輸,此模式可善用兩者之長,讓系統的性價比最大化。
製造、能源、交通物流將是 P5G 初期重點發展領域
在適用領域方面,葉建良認為製造、能源、交通物流是 P5G 初期發展的三大重點場域。
他指出,製造場域的機台數量繁多、資料傳輸即時性需求高,「P5G 的基地台可與小型伺服器整合,為 AMR、機器手臂這類設備打造邊緣運算架構。」而能源產業的設備大多位於地域遼闊、環境惡劣之處,業者可應用 P5G 的廣連結特色,例如建置無人運輸車隊、自動無人過磅系統、電子圍籬或遠端監控管理平台,提升場域系統的運作效率及人員安全。
同理,交通物流業者也可透過 P5G 的廣連結特色,設計車隊管理系統、掌握物流貨品運送狀態。
除了上述三種應用外,P5G在其他場域也可產生龐大效益,不過葉建良提醒企業,落實智慧化願景前,必須先建立正確認知與配套策略。「企業自己要先釐清導入 P5G 的用意何在?要解決哪些問題?才能釐清需要建構的 P5G 架構規模與功能。」
在策略方面,他建議企業採用開放式架構,此類架構可打破場域中不同品牌設備與機種的技術藩籬,有利於系統整合,在合作廠商方面,可選擇具備豐富建置經驗與技術底蘊,且有完整產業生態圈的夥伴,「凌華科技無論是技術深度、產業經驗、產品組合、合作夥伴,都可滿足業者需求。」
P5G 是下一世代關鍵架構!凌華科技攜手眾多合作夥伴,提供企業最完整解方
凌華科技深耕工業電腦多年,並長期與各類軟硬體系統整合廠商合作,從而累積出深厚技術能量,可為企業的 P5G 建構提供強大助力,凌華科技也同時為 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OTII)的創始會員,是 Open Data Center Committee(ODCC )組織下發展的一個針對通訊類企業的伺服器規格。
相對於普通伺服器,OTII 伺服器雖然寬度同為 19 英寸,但深度卻僅為 450mm,還不到普通機櫃深度(1100mm)的一半,這與很多通訊行業所用到的交換機等設備規格相同,容易佈署,不需要另外採購數據中心深度的機櫃。
另一方面,OTII 標準伺服器必須能夠在 55 攝氏度的環境中持續工作,並具備更好的耐腐蝕、抗潮濕特性,從而降低企業對基礎設施的維護成本。
葉建良以凌華科技的 MECS 邊緣伺服器 與 PCIe-ACC100 5G FEC 加速卡兩款產品為例。MECS 系列產品是專為企業打造的邊緣運算伺服器,可滿足 P5G 系統的高彈性、高效能需求;PCIe-ACC100 則為 5G FEC 加速卡,適用於強調高吞吐量與低延遲的 5G 網路應用,MECS 內建 Clock Sync 功能是專為 5G BBU 所設計開發的,「這兩大產品可強化 P5G 的覆蓋效能,並成為 P5G 雲端與終端設備最佳中繼,大幅提升整體系統的運作效益。」
對於產業生態系,葉建良表示,P5G 涉及的軟硬體面向眾多,不可能單一廠商全部完成,必須集結眾人之力,才能建構完整解決方案,凌華科技與大量的不同領域夥伴有長期合作關係,在5G RAN 領域,有廣州世炬網絡、四川創智聯恒科技兩大合作夥伴,5G核心網則攜手深圳千通科技、美國 Celeray,至於 5G MEP則有台灣的明泰科技,這些廠商都可提供市場合乎3GPP 標準的軟硬體標準產品。
透過與上述夥伴的合作,凌華科技設計出具備極高彈性的 P5G 解決方案,目前已有多種行業的成功案例,例如 AUO 龍潭廠的 P5G 智慧工廠、四川峨嵋礦場都是採用凌華科技的產品,成功打造高效能 P5G 架構,葉建良最後指出:「P5G 是邁向下一世代的關鍵架構,凌華科技可因應客戶當下狀況與未來需求快速調整架構,讓 P5G 架構須與既有的內部系統緊密整合,建置效益可因此順利浮現,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