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是全球企業共同關注的議題,企業如何在減碳方面「超前部署」,創造綠色永續轉型新商業模式,早已成為提昇競爭力的關鍵。
而對於台灣製造業者們來說,如何從產線、供應鏈到產業價值鏈等層面整合,做到創新綠轉型,且還要比競爭對手還要更綠、更減碳,甚至超前為未來綠商機提前創造優勢,則成為工業 4.0 革命下,串起數據化產線管理的風潮。
華邦電子身為國際記憶體大廠,一直以來都專注於快閃記憶體、利基型記憶體及行動記憶體等相關產品。也因華邦電子身為地球公民的半導體產業一份子,早在 1998 年就取得環境管理系統認證,訂定水電氣化以及原物料等能資源減少耗用,廢棄物活化再利用循環經濟等,要從企業穩定營運中尋求節能、減碳的各項解決方案。
唯提供有品質的碳排數據,才能徹底強化產品生產鏈
而華邦電子此次與微軟、碩軟合作,共同打造出碳管理平台,不只對外提供客戶與產品相關的碳排數據,更期望對內加速促成更多減碳減排的具體措施,進而提升華邦電子的永續競爭力。
「提供有品質的碳盤查數據,是企業碳排減量的第一步,」華邦電子副總經理蔡金峯語氣肯定的說,唯有釐清碳排數據,才能提升華邦電子在碳排減量措施上的策略精準度,更重要的是贏得客戶的信任。
對於工具與策略的評估,往往都會影響到營運與產品的生產成效。因此,積極擁抱數位科技的華邦電子,決定尋找長期數位轉型策略夥伴微軟與碩軟,透過 PowerPlatform 用三步驟打造碳排管理平台。
步驟一:建置碳排資料庫平台,清楚掌握內外部生產數據
企業思考減碳減排,首要就是透過數據拉升產線透明度,而這樣的標準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上,是高度具有挑戰性的。蔡金峯表示,華邦電子的產品種類多元,內部上千項的排列組合不是人工用 Excel 土法煉鋼就可以辦到的。
而此次台灣碩軟在與華邦電子合作過程中,則透過雙方協作點出關鍵問題。台灣碩軟解決方案經理曹祐誠說到:「在所有的資料收集、溝通上,都必須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機制,才能大幅減少人工反覆處理的流程。」
若能以自動化取代人工 Excel 碳盤查作業,大幅解決表單雜亂資訊互不相連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標準化形式設計碳排資訊報表,還能掌握各產品的碳排相關資訊,滿足未來客戶在產品碳排數據的各項要求。
企業要執行減碳策略,首先得進行碳盤查,了解供應鏈環節中哪些碳排放量最高,找出問題後才能制定解決辦法,而有許多製造業還是依賴於手動數據收集的方法,但隨著上下游供應鏈在碳排放數據搜集的時間尺度與空間尺度越精細,大量數據如何匯整逐漸成為關鍵指標。
蔡金峯說明:「目前企業端 ESG 很重要的課題便是碳排放管理,如同我在前一段說的,現在客戶也重視產品減碳這塊,也是各個上游供應商必須認真勇敢面對的課題。」
因此,華邦電子第一步措施則是建置碳排資料庫平台,首先透過微軟 Dataverse 將碳排數據標準化再存入資料庫,並以 Power Platform 的 Dataflow 進行流程設計,以便日後能自動化蒐集碳排數據。
「資料形式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蔡金峯表示,因為華邦電子有 DRAM 和 Flash 兩條產品線,各產品線旗下皆有眾多產品,每一種產品的每一個生產階段碳排數據都必須要蒐集、彙整與計算,而不同產品與生產階段組合起來,共有上千項的排列組合,若未先做好資料標準化,等到資料進到資料庫後就得花費很多時間與心力去調整。
步驟二:透過 Power BI 清楚呈現碳排數據實況,強化跨部門溝通效率
即時數據所呈現出來的商業價值潛力非常大,能讓營運者迅速掌握真實狀況,並且下決策。
透過企業資訊互動式報表的呈現方式,則可以減少不同部門間訊息傳遞及溝通問題,也有利於與上游供應商、後段封測廠明確溝通節能減碳成效,達到最高品質的決策。
因此,華邦電子則使用 Power BI 設計互動式視覺化分析報表,清楚呈現碳排數據,讓具有權限的使用者只要上網瀏覽報表,就能清楚看見每月的工廠碳排數據。與過往人工製作 Excel 報表相比,不只大幅提高數據品質、減少 90% 以上的人工作業時間,還能提升內外部溝通成效,讓所有使用者都在同一個平台檢視數據,降低不同部門間訊息傳遞及溝通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持續開發中的產品,也能透過 Power Platform 計算產品碳足跡,並藉由 Power BI 每月呈現最新數據,這也是傳統人工作業無法做到的事,」蔡金峯說。
步驟三:找出製造流程的碳排熱點,建立企業數據洞察力,同時強化競爭力!
最後,為建立碳排數據洞察力,從碳排數據中找出碳排熱點及解決方案,有效降低碳排量。舉例來說,半導體製造過程相當複雜,在部分關鍵製程會使用到如碳氟化合物(PFCs)等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的能力(GWP)遠高於二氧化碳,因此,華邦電子在工廠端大量裝設現址式尾氣處理設備,利用高溫燃燒破壞的方式削減排氣。
蔡金峯指出,由於機台數量眾多,過往以人工作業形式只能每季彙整一次的相關數據,包括各機台使用哪些氣體、使用多少數量及造成多少排放。如今透過 Power BI 分析報表,製程單位可以即時監控機台使用狀況,將使用大量溫室氣體的製程集中在特定裝設有尾氣處理設備的機台,以最少的成本及耗能,更有效處理製程排氣。
在上述三步驟外,台灣微軟製造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呂文榮表示,以 Power Platform 建置碳排管理平台,能為華邦電子帶來三個長期助益,第一個是建立碳成本分析的基礎,第二個是強化供應鏈管理,持續選擇對碳排有長期貢獻的供應商作為合作夥伴,第三是促成半導體產業積極投入,以更傑出的碳排管理能力,爭取到更多國際大廠的訂單。
面對碳排管理的綠色趨勢,包括華邦電子、台灣微軟及台灣碩軟三家業者皆認同製造業應儘速啟動綠色佈局,倘若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台灣碩軟解決方案經理曹祐誠則建議企業,可以先思考以下兩點,第一點是內部流程要如何做到無紙化,第二點是要如何利用數位工具實現無紙化目標,從無紙化、數位化再到綠色轉型,逐步打造綠色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永續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從數據平台出發,華邦電子要建立永續營運的新商務模式
最後,以華邦電子的產品來說,一顆 IC 要從原物料的製造、運輸、使用在前段的晶圓製造測試及後段 IC 封裝測試,每一個階段的數據都必須要完整收集彙整計算,才能達到藉碳排數據可視化、加值組織內外部效益的目標。
而華邦電子以 20 年節能減碳經驗為基礎,近年藉導入數據平台技術,為組織帶來新附加價值。且為了達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華邦電子內部則開始普及碳排相關基礎觀念推廣,透過一系列的專家演講及科普課程,將碳盤查工作的資訊逐步擴大到採購、會計、研發、生產等跨部門。
蔡金峯表示,公司將現行「華邦企業社會責任 (CSR) 推行委員會」調整為「永續發展委員會」,下設環境永續、綠色產品、永續供應鏈、公司治理、社會共融等功能小組,開始定期會議討論華邦在減碳上還能做什麼。
在全球淨零轉型的壓力下,許多製造業紛紛開始訂定減碳目標,不只是要求減碳措施行動、還需要明確量化短中長期數字,因此華邦電子則領悟到減碳其實就是協助組織「降低成本」,不僅如此,蔡金峯還表示,「在透過華邦電子的影響,我們將永續理念持續傳達給供應商,要為地球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