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代表隊近年在各領域戰出亮眼表現,2017 年世大運、2020 年東京奧運都獲得史上最佳成績,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處長吳柏翰在 2022 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FUTEX 未來科技館運動科技論壇中指出,對此,政府必須在政策上延續對運動產業的支持,今年通過的〈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不僅是對我國體壇發展的肯定,更宣示了政府加大投注資源的決心。以國訓中心的工作人員來說,就從原本的 40 位提升至近百位。
臺灣當前仿效英國、澳洲及日本設置「運動科學中心」,希望藉由 AR、VR、AIoT 等科技技術提升訓練效率,並透過相關科技研究專案持續突破。國立陽明交大的產業加速器中心主任黃經堯便表示,其加速器專案至今已投資超過 85 個新創團隊,涉略範圍包含高爾夫、單車、馬拉松等,並且與東南亞國際企業大量合作,注資超過 3 千萬美元。
結合傳統醫學和創新技術,臺灣運科產業潛力無限
新北國王籃球隊執行長暨新創投資平台 Race Capital合夥人陳信生則指出,相較西方的運動產業,臺灣在「傳統醫學」(如針灸、拔罐)和新科技應用的結合面上有「獨特的優勢」。首先,歐美沒有能力及動機發展,而相關領域也是臺灣尚未完全開發的利基市場,若將實務上有效的照護方式,將針灸、拔罐等逐步結合技術研發,將能在科學上證明運動修復的診療效果。
他舉例,新北國王隊內選手的修復療程中,其實就時常運用上述的多樣化照護,包含皮拉提斯、傳統醫療如針灸、拔罐等。去(2021)年,隊上有名來自 NBA 丹佛金塊隊的美籍球員 Thomas Welsh 表示,自己長期受到背痛影響,但他的慢性傷病在 NBA 職業期間並沒有被有效治療。
到了臺灣後,防護員在皮拉提斯課中發現 Welsh 的長期背痛,其實源自輕微的長短腳,導致 Welsh 的體態長期處在不平衡的狀態。而在不良的姿勢中又長期強烈運動才導致背部酸痛,後來透過皮拉提斯及針灸治療,Welsh 身軀逐漸改善,減輕了長期的背痛困擾。
黃經堯主任表示,當前臺灣在運動科學領域的一項目標,就是透過研究方法,使產業能更科學化地發揮其價值,例如在運動醫學中引入氣功的原理,協助運動員恢復狀態等。加速器中心近來也輔導了許多新創團隊,協助各團隊建立長、短期目標,並以共享資源的方式擴展各團隊的規模。
搭上大數據浪潮,引入科學方法優化運動管理
除了協助運動員訓練,也有許多運動科學領域的企業是以協助球隊做數據化分析為核心方向。勁格貝爾運動科技執行長林敬倫指出,資料科學已逐步成為職業球隊營運的重心,也漸漸進入觀眾視野。例如該公司的 Strike 智慧棒球,便主打藉多重精密感測器收集數據來加強投手的訓練效率,讓基礎的投捕訓練也能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