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0 年以來,知名科技大廠 NVIDIA(輝達)推出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 加速器計畫,與全球橫跨 110 個國家、超過 10000 家新創合作,嘗試佈局國際,建造完整的 AI 新創生態系。NVIDIA 尤其專注於人工智慧、5G、智慧物聯網與醫療等領域新創產業發展,並持續以國際資源與專業技術,協助在地潛力新創團隊。
2022 年 10 月,NVIDIA 聯手《科技報橘》舉辦的 「NVIDIA 2022 新創交流日」登場,現場可見各領域新創業者齊聚一堂,從無人機、人工智慧到 VR 技術開發團隊,全都想一睹國際科技大廠如何助台灣在地新創一臂之力。
講台上,NVIDIA 資深客戶協理戴宏展、流線傳媒社長戴季全與偲倢科技執行長陳青煒,共同現身對談、分享實戰經驗,並進一步解析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 如何為台灣新創企業打開競爭新格局。
NVIDIA 推 Omniverse,盼加速新創智慧製造、減少成本
看中台灣本土新創動能,NVIDIA 除了佈局全球,也思考如何將台灣在地 AI 技術與全球新創生態系融合。為此,NVIDIA 近期強力在台推廣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協助政府培育新創企業,在台成立全亞洲首座「NVIDIA Inception AI 新創基地」,專注於協助台灣人工智慧(AI)新創產業發展,並透過導入 NVIDIA 先進技術和專業輔導以扶植台灣在地潛力新創團隊成長,盼能加速台灣在地新創團隊於國際舞台研發、上市。
因應當前元宇宙(Metaverse)大趨勢的發展,NVIDIA 提出了一個強大的平台,就是奠基在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概念上的 Omniverse 。
Omniverse 是一影像擬真 3D 設計協作平台,和智慧製造密不可分。為落實「工業元宇宙」的願景,NVIDIA 正透過 Omniverse 悄悄轉變智慧製造流程。具體而言,企業能透過 Omniverse 進行多人協作,讓業者能在製程中省下大量的測試時間與金錢成本,使產品能在跨時空的合作下迅速完成。
戴宏展指出, Omniverse 能提早將所有東西變成模型,以 3D 模型建造出不同行為的技術整合平台。他列舉 NVIDIA 過往曾合作過的各領域大廠,從汽車大廠 BMW、國際電商平台 Amazon 到醫療科學研究的蛋白質分析,都能夠以模擬(simulation)的形式預先探測問題、制定解決方案。這項技術不僅能運用在大型製造商,在新創也適用。
戴宏展表示,為了打破智慧製造的門檻,讓台灣 AI 新創業者更容易走向國際,只要從事與人工智慧、VR、AR 等技術相關的新創團隊,都很適合加入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 透過 Omniverse 進行協作,讓團隊加速創新。
「先說 yes,再想做不做得到!」
專注於工業自動化的軟體開發新創偲倢科技於 2016 年加入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執行長陳青煒表示,回首當初加入這個計畫,就是一股衝勁。
「那時候 Bruce 打來,我想說有好機會就要說 yes,先不要想做不做得到!」加入計畫後,陳青煒表示,NVIDIA 給了偲倢科技多方面的協助,連台灣科技大廠研華也願意對他們進行投資。
陳青煒指出,偲倢科技於 2015 年成立,目前專注於智慧工廠與智慧製造。然而,現場聽眾不禁好奇,為何在人工智慧技術尚未完全起飛的 2015 年,就已投入 AI 領域?陳青煒表示,自己原先是從事業務工作,但當年為了創業每天早上 6 點起床上線上課程,因為相信「只要找到一個可以和自己專精的領域融合的點,就會有巨大價值。」
呼應這點,戴宏展指出新創一定要發揮敏銳的觀察力,即便對於一些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不熟,但有觀察力就能發現機會,不一定要成為「最熟悉」特定知識的人才能夠進場。
同時,在經手與接觸過上萬家新創的戴宏展也認為,一個創新的企業要成功,第一是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 另一則是要有好的商業模型(business model),要周延考慮生存率、生存期等,並多方尋求意見,想清楚有哪些「副作用」,才能往成功的方向前進。
戴季全分析,新創得同時拉攏客戶以及資本市場,所以加入媒合平台如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 會是很好的曝光方式。未來十年,創新生態系將與過往截然不同,在與不同領域的新創人交流的過程中,一定會找到很好的機會。
戴宏展補充,新創人應勇於向外界表達需求,要擁有敢「Go to market support」的思維,「盡可能的沈浸在不同新創當中、激發想法,才能及早發現公司優勢何在。」
至於「Go to market」有哪些方式,戴宏展指出,除了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NVIDIA 每年都會舉辦人工智慧與元宇宙技術大會 GTC,凝聚全球專業技術,從遊戲到科學研究,只要對上述領域有興趣者,都能夠在大會裡找到值得探討的主題,並獲得發想的可能。
給新創人的終極指南
「台灣其實不大不小的市場,比起以色列、新加坡,要找到落地應用領域不難。可以的話在第一天就要有全球的規劃!」陳青煒建議,新創應該要把視野看向海外。很多人會認為要先在台灣把根基打穩,但事實上,這反而會限制企業的發展。
陳青煒更指出,營運計畫書(business plan)非常重要,因為計畫不只是為了獲得投資,更是給自己創業路上最好的指引。同時,創業者在企業創投(CVC)或是創投(VC)模式中一定都會聽到許多質疑聲音,但不能就此卻步,要正面迎擊,因為投資人都是為了要確認投資會如何獲得回饋。
陳青煒也建議在場新創業者,不要陷入技術迷思,而是要想清楚明確的客戶是誰,且以「假設我們可以做,那技術會是什麼?有人要買單嗎?」這樣的思維去行動,才能問對問題、進行驗證與修正,建立一個滾動式的前進方法。
對此,戴季全也補充,要小心「承諾加倍」的狀況發生,也就是發現市場痛點後,即便成功解決了問題,還是要思考如何帶來真正的「價值」。
「聽到觸動很大,因為以前會很在意,想要避免自己努力想出來的 solution 會不會沒有人要買,但今天聽完覺得就是要敢去問有沒有市場價值,這樣真的要做的時候就能省很多時間!」《科技報橘》直擊現場新創團隊,有成員興奮指出,新創是一條不簡單的路,但有前人給實戰建議,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同時,在場也有不少團隊透露對 NVIDIA Inception Program 很有興趣,因為想要有「更多的外部連結」,也想要讓團隊獲得來自全球的創投支持。
發覺市場痛點、想要解決問題是所有新創人共同的夢想,而在實踐理想的過程中,如何與投資人、客戶還有大大小小的新創團隊「鏈結」,想必是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