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附近海域共有 14 條海底電纜,連結台灣本島與世界各國。今年八月,中國在台灣附近六處海域接連舉行軍事演習,位置極為接近這些關鍵基礎建設,即便北京政府並未承認海底電纜是他們的演習目標,但近期中國軍演格外頻繁,這些建設自然也暴露在日益升高的風險之下。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簡稱台網中心)執行長黃勝雄指出,倘若兩岸進入戰時關係,台灣的資訊網路卻無法正常運行,恐怕將釀成一場大災難;在通訊網絡備受威脅的情況下,台灣正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鞏固並捍衛設備安全。

TO 延伸閱讀:台灣高度仰賴的海底電纜,其實蘊藏極大資安隱憂?裴洛西來台、烏俄戰爭能帶給台灣什麼示警?

台灣位居亞洲海底電纜樞紐

海底纜線由一綑綑的碳纖維電纜組成,粗度大概和花園澆水帶差不多,全球有 98% 的網路連結都是由這些海底電纜進行傳輸,而台灣附近的電纜建設,是亞太地區連結國際網路的重要樞紐:北亞地區若要連結東南亞,就必須得經過台灣海域,這些海底纜線若出現問題,附近多數國家都會受到波及。

事實上,就算沒有中國軍演的威脅,海底電纜本身的安全性與穩定度,同樣也充滿變數,比如漁業捕撈等海上活動,或者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都可能對纜線設備造成衝擊。

2006 年台灣發生恆春百年來規模最大地震,造成嚴重災情,同時切斷數處纜線連結,嚴重影響亞洲地區的網路傳輸,當時就算是資訊人員,也只能勉強維持少部分的通訊。

TO 延伸閱讀:海底電纜大亂鬥!Facebook、Google 誰家的電纜最長?

兩岸衝突直接衝擊網絡安全

而倘若中國與台灣開始交火,來自對岸的首要攻擊目標,很可能就會是台灣本島上四處海底電纜登陸站──海底電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海底電纜登陸站在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設計的一系列戰爭模擬中,都被視為極關鍵的衝突焦點。

CNAS 在去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探討台海衝突將如何影響亞洲地區的纜線通訊:在模擬交火中,北京政府透過飛彈和駭客攻擊登陸站,一舉切斷台灣的對外通訊,並且大幅限制關島和夏威夷島的網路傳輸。每一次模擬下,中國都取得了絕對軍事優勢,因為台灣無法全神貫注地抵禦,而必須轉移部分注意力去修復通訊網絡,以重新取得對外聯繫。

此外,當纜線設備出現問題,台灣必須仰賴鄰近國家的私人供應商前來進行救援修復,而這在戰爭期間幾乎完全不可行。

像在今年七月底,台灣北部海域的部分纜線出現系統缺失,大約一週後,一間日本電纜公司派遣團隊乘船前來修理,然而三天後,中國軍演展開,出於安全性考量,修復團隊只能擱下任務先行離開;這還只是演習,若是在兩國正式交火的情況下,台灣恐怕難以獲得任何外援

 TO 延伸閱讀:見證台灣太空產業發展「擺脫嬰兒期」!第二顆自製衛星獵風者最快明年升空

台灣如何捍衛海底電纜安全?

是否將台灣海底電纜設備視為攻擊目標?若發動戰爭,是否將允許外援維護?北京方面並未對此做出任何回應。

為了增強自身的防禦實力,台灣正致力於新增更多網路連接點,像是首字母縮略字為「APRICOT」的最新建設,其建設資金來自 Meta、Alphabet,以及台、日、菲三國的通訊網路供應商,預計將在 2024 年正式啟用。

而除了裝設更多海底電纜,台灣政府也有其他備援計劃,像是與 SpaceX 星鏈計畫協談合作,展開低軌道衛星布局,在不依賴任何陸地或海洋實際連結的條件下,支持網路通訊運行。

數位發展部也在一份對外聲明中指出,台灣的網路連結是國安問題,因此政府會持續撥款,支持相關措施發展,包含 5G 通訊與衛星科技

 TO 延伸閱讀:「超 5G」時代來了!林之晨如何用三年 CEO 歲月,帶領台灣大進入新趨勢?

好主管秘笈來了!
9 個 how-to 和 3 個 don’t do
讓你的領導之路不再心累

>> 立即下載「台灣中高階主管職場秘笈:向下管理」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WSJ Explains,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