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IFR)的調查指出, 2020 年中國工廠裡裝設的機器人總數,相當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其中重型機具工業機器人就佔了全球將近一半的比例,是名副其實的機械製造第一大市場。
中國之所以全力推進工業自動化技術,首要原因為國內勞動力不斷縮減,且工廠工資持續上漲,連帶提高生產成本,為了鞏固其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外界認為加速自動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 TO 延伸閱讀:電動車電池將是中國的天下?全球電動車電池銷量榜前 10 名有一半是中企
中國準備迎接智慧工廠,導入機器人數量創紀錄!
後疫情時代,中國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腳步,製造業成長勢能十分強勁,且自動化乃大勢所趨,境內工廠紛紛擁抱工業機器人浪潮──2021 年,中國的機器人裝設數量創下紀錄,達 2.43 萬,比起前年增加超過四成。
在電子、電機這兩項產業類別中,自動化潮流尤其顯著,相較於 2020 年,自動化程度成長了 30%,工廠共加裝了 8.16 萬具機器人;同樣成長飛速的產業還有汽車工業,2021 年裝設量達 5.07 萬,比前期上升了 89%,主要產業動能是中國國內的電動車輛生產。
♦ TO 延伸閱讀:電動車電池交換站進軍歐洲!中國蔚來電動車不賣電池,訂閱制服務真的有未來?
政府大力支持,要讓整體勞動市場再進擊?
聯合國預測印度即將在明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反觀中國,20 至 64 歲的主要勞動力人口,很可能已觸及成長高峰,在人口持續老化,且生育率維持低迷的情況下,2030 年後國內市場勞動力可能大幅下降,勞動成本提高,成為中國加速工廠自動化的背景脈絡。
另一方面,自動化也將幫助提升整體勞動市場之生產力,外界分析認為,若中國想擺脫中等所得國家的瓶頸,這將會是未來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
相關政策方面,北京產業與資訊科技部(MIIT)發表機器人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目標是要在 2025 年前,使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未來製造生產線上可望見到更多機器人,中國工廠將有機會彌補勞動力短缺,並維持生產成本相對低廉,西方國家將工廠外遷至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或者搬回母國生產的機率也會跟著降低。
Marina Bill 是 IFR 執行委員之一,她認為中國市場還蘊藏著可觀的成長動能,好比在十年前,每平均每一萬名工人只有 15 具機器人可使用,如今這數字已放大到 246 具。
♦ TO 延伸閱讀:工業自動化在即,全球仍有 7 成製造業進度落後!導入系統前必須先知道的 3 點關鍵
工人必須提升技能與機器人競爭?
隨著工廠逐步邁向自動化,能應付的將是價值、精準度都更高的生產任務,機器人生產本身將變得更便宜、應用多元且靈活,工廠工人則必須得提升工作技能,已爭取更優質的薪酬待遇,避免被機器人取代。
以往一位焊接工人只需要知道如何焊接,現在除了焊接技術,他們還得學習如何操作相關機械設備,人機合作才不會被趨勢給淘汰。
未來也會有更多新職業、新商業機會應運而生,例如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安全部,就在日前發表了 18 項新職業,包含「機器人工程技師」等一系列關於機器人系統研發、演算法控制、操作系統維護等專業人員,數位模擬技術的使用也是其中一大亮點。
♦ TO 延伸閱讀:元宇宙率先在工廠落地!波音、現代都致力投入,「元工廠」(metafactory)為何越來越受到製造業重視?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The Wall Street Journal、business wire,首圖來源:Canva
根據 IBM 調查指出,2025 年有 50% 的企業將在邊緣運算處理數據!
邊緣運算技術正在改寫智慧工廠規則,台灣企業如何順應國際供應鏈新規則?
>>> 10/5 參加 2023 AIoT 論壇 <<<
讓微軟、NVIDIA、Rockwell Automation、台塑網、華碩等重磅講者 demo 工業元宇宙、智慧工廠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