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電池價格喊漲,汽車大廠積極搶攻電池研發與生產!是一窩蜂,還是真的前景看好?

電動車電池價格喊漲,汽車大廠紛紛開始積極投注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與生產。而中國境內競爭加劇,許多中國企業開始往歐洲擴廠。今年 8 月,寧德時代宣布在匈牙利興建第二家電池廠,除此之外,至少有四家陸廠表態要在歐洲設廠。

本田汽車(Honda)與樂金能源解決方案公司(LG Energy Solution)也於 8 月底宣布,雙方將以策略聯盟的方式,合資 44 億美元,在美國當地興建電動車電池工廠。這一項興建工程預計在 2023 年上半年啟動,預計 2025 年年底完工。

電動車價格喊漲,汽車大廠積極搶攻生產電動車電池

考量到本田在北美生產 Civic、Accord、CR-V 等車型,雙方選擇美國作為電池工廠生產地,讓電池供給更為即時,進而能夠讓本田在快速成長的北美電動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本田之外,樂金能源解決方案公司也同時與傳統汽車品牌/集團如福特(Ford)、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現代(Hyundai)、Stellantis以策略聯盟的形式合作,共同規劃電池的研發與生產。

無獨有偶,豐田汽車(Toyota)也在 8 月底宣布,該公司將為美國自家的電池工廠增資 25 億美元,整體投注在電池生產的費用更高達 56 億美元。該工廠預計自 2025 年啟用,提供旗下油電及電動車使用。豐田北美分公司的一位高階主管 Norm Bafunno 說道,豐田的這一步將會是業界的另一個里程碑。

投注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與生產的 4 大原因

面對電動車浪潮的來襲,不論是前述本田等品牌的異業合作,抑或是如賓士(Mercedes-Benz)、豐田等品牌選擇自主研發與生產電動車電池,這一些車廠急於掌握電池的研發與供應,背後的理由是什麼?

政策法規

隨著美國及世界各國對於車輛的排放標準日趨嚴格,甚至要頒布未來販售的車輛必須達到零碳排的規範,電動車已成為各汽車品牌的因應之道,因此才會出現所有車廠一窩蜂投注電池的研發與生產。此外,電動車的政策補貼/稅賦減免也是鼓勵車廠投注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重要因素。

國際貿易協定

對於全球汽車品牌來說,美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尤其是未來電動車發展的潛力。然而,因應美墨加協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簡稱 USMCA)的要求,產線必須留在美、墨、加等地,才得以避免被課徵高額的零件關稅,這也是各家車廠近期紛紛大舉在美國投資電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與生產的原因。

看好電動車市場的發展潛力

各品牌願意投資、增資電動車電池的生產與研發,代表看好電動車需求的未來成長性。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統計,2021 年全球電動車年銷量約為 660 萬輛,而 2022 年第一季的電動車銷售數字已達到 200 萬輛,相較去年第一季同期增長 75%

電池是電動車的關鍵零件

這一些車廠深知,唯有穩固地掌握電池供應鏈,才能面對電動車時代的挑戰。本田執行長 Toshihiro Mibe 也同意這樣的觀點,認為電池是電動車的關鍵零件。

電動車是否就是汽車產業的未來,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舉例來說,電動車電池生產所造成的排放,是否真的能夠解決環境問題,就備受質疑。然而,當傳統汽車大廠,甚至連長期堅守氫能源動力的研發的豐田也紛紛順勢投入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與生產,電動車發展的前景似乎相當看好。

電池續航又不足?搶攻電池研發與生產,續航力才是關鍵!

報名 ADI 與文曄科技《電動車時代來臨!擘劃全方位技術戰略

解密車輛電氣化的最大挑戰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CNNCNBC 1CNBC 2,圖片來源:Ho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