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

本(8)月稍早,美國商務部祭出 EDA 軟體等禁令,掀起中國半導體圈一陣波瀾,「EDA 斷供」更成為熱搜詞。然而,什麼是 EDA?美國對中國祭出 EDA 管制,會對中國晶片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

什麼是 EDA?

EDA 的中文全稱為電子設計自動化系統,在中國被譽為「晶片之母」,任何廠商要想進行晶片設計時都得需要透過 EDA,工程師透過 EDA 可以更快的設計、開發出複雜的晶片。

EDA 對晶片製造有多重要?

從數據上來看,2021 年全球 EDA 市場價值僅 100 億美元左右,相比整個半導體市場的 5950 億美元僅是一小部分,但卻有其獨特重要性。

在晶片設計與 EDA 產業擁有 40 多年經驗的顧問 Mike Demler 在接受《MIT 科技評論》採訪時比喻:

半導體生態系統宛如一個三角形:一個角是代工廠,也就是像台積電這樣的晶片製造商;一個角是 ARM 這樣的矽智財公司,負責製造和銷售可重用的邏輯單元或晶片設計模組;第三個角,就是 EDA 工具。

代工廠、矽智財公司、EDA 工具形成了堅固的三角,確保半導體供應鏈能順利運行。

市場上誰是 EDA 核心玩家?

目前全球 EDA 市場為歐美廠所壟斷,根據 TrendForce 2021 年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 EDA 市場分別由美國的新思科技(Synopsys)拿下 32%、美國的益華電腦(Cadence)拿下 30%,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則有 13% 左右市場,三者合計約八成。

美國祭出的 EDA 禁令說了什麼?

此次美國祭出的 EDA 軟體禁令是用來開發 3 奈米以下的 GAAFET 架構,現在三星的 3 奈米製程即是採用此 GAA 架構。(台積電 3 奈米則採 FinFET 架構,預計 2 奈米才會使用 GAA 架構。)

GAA 架構擁有低功耗、高效能、面積小等優點,對於製造最新晶片以及未來更先進的晶片來說至關重要。

2019 年華為就曾受到相同的禁令限制,因此無法使用所有美國的 EDA 工具,拜登則延續了川普的作為,將管制作為貿易戰的手段之一。

沒了「晶片之母」EDA,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對於還沒辦法製造更先進晶片的中國來說,美國的 EDA 禁令短期內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可能造成中國在未來晶片發展上落後。

不過,《MIT 科技評論》點出,雖然軟體類和 EUV 光刻機不同,因為可追溯性高不太可能透過走私到中國,但中國仍然可以透過盜版方式取得,或者保留他們已經購買的 EDA 軟體,這也可能使得這波禁令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中國的 EDA 玩家有哪些?有辦法開發國產 EDA 嗎?

中國目前的 EDA 公司包括華大九天,其創辦人自 1980 年代開始從事 EDA 設計工作,目前華大九天是中國國內 EDA 軟體的領頭羊。

另外還有許多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公司的創辦人通常是新思科技或益華電腦的前員工,例如位於南京的 X-Epic 以及上海的合見工軟。

哥本哈根商學院副教授 Douglas Fuller 指出,比起還未開發出完整設計流程、同時也背負著歷史包袱的華大,這些擁有國際經驗的年輕新創公司更有能力挑戰現狀。

然而,儘管民生用的軟體應用開發蓬勃發展,但工業用、企業用的軟體仍是中國的一大弱點,《MIT 科技評論》指出,除了要花費數十年、數十億美元才能在 EDA 軟體領域取得重大研究進展,人才也會是一大問題。

諮詢公司 Eurasia Group 分析師 Xiaomeng Lu 則點出,長期以來,中國產業政策制定者「都沒有意識到 EDA 軟體才是真正的瓶頸」

中國評論怎麼看?

目前中國方面的評論聲音大多圍繞在「國內 IC 設計、製造商距離實現 3 奈米級別的工藝仍有不小距離,影響不大」、「就算斷供,作為設計企業仍會有多種渠道可以取得 EDA 工具。」等等。

但也有些人「樂觀」看待,認為這反而會讓本土 EDA 企業有更多的機會,甚至還有信心打破現在國際 EDA 巨頭壟斷市場的局面。

AI 正在改變 EDA——「AI 自行設計晶片」的時代已到來?

> 報名 NVIDIA GTC 開發者大會<
9/19-9/22
跟上最前沿 AI 技術發展趨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