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創舉!聯發科 5G 晶片手機成功連上衛星網路

mediatek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5G 將有別以往網路特性,不僅地面涵蓋範圍更廣,延遲性更低,還可以應用在非地面,如應用在衛星通訊上。無所不在的 5G 連網技術,未來將橫向刺激更多發展,蓬勃智慧工廠、太空等相關領域的延伸應用技術。(責任編輯:洪郁萱)

聯發科 5G 技術再傳捷報,今(17)日宣布,搭載自家 5G NR NTN 衛星連網功能晶片智慧型手機已在實驗室環境測試中,成功打通衛星連線,讓 5G 手機首次支援非地面網路的雙向資料傳輸,開創劃時代的創舉。

聯發科搭載自家衛星通訊晶片,開拓衛星通訊可行性

聯發科表示,本次測試遵循 5G 國際標準組織 3GPP Rel-17 規範定義的功能和程序,使用自家的 5G NR NTN 衛星網路功能行動通訊晶片,配搭羅德史瓦茲的低軌衛星通道模擬器以及工研院開發的測試基地台,在實驗室中模擬高度為 600 公里、移動速度高達每小時 27000 公里的低軌衛星。

此次透過三方合作,開拓智慧型手機支援衛星通訊的可行性,為手機衛星連網通話打開一扇大門。

5G 衛星網路可覆蓋更多地區,智慧型手機可以直接使用

聯發科看好,5G NTN 衛星網路可提供更完整的全球覆蓋功能,目前地面網路無法觸及的地區,都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實現 5G 衛星通訊服務,加速 5G 網路地面和衛星的整合,形成無縫銜接的通訊網路,智慧手機用戶不需要新增配件,可望實現一機雙網,天地連線的創新服務。

聯發科預計,該技術將擴大 5G 連接服務的可用性,特別是在關鍵的通訊、交通、農業、車隊和重型機器管理以及物聯網等,可支援更多應用場景和新型態的業務發展。

TO 推薦閱讀:iPhone 13 支援低軌道衛星通訊,聯發科可望獲得商機!

將可望最大化發揮 5G 應用潛能 

無線通訊系統發展本部總經理黃合淇表示,聯發科以客戶需求角度出發,搶先布局尖端技術研發,不斷挑戰技術極限,迎向創新應用,此次成功驗證衛星網路在 5G 智慧手機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徹底發揮 5G 萬物互聯的特性,為 5G NTN 衛星網路的發展帶來振奮人心的貢獻。

羅德史瓦茲信號產生器產品部門副總經理 Gerald Tietscher 指出,無所不在的連網環境是公司重要的社會目標,將持續致力提供合適的量測解決方案,催生更新技術,協助無線通訊產業有更好的發展。

工研院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說明,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身為國內通訊前沿技術推動者中的重要一員,對 3GPP NTN 通訊藉由廣覆蓋,以及高度整合地面網路所帶來無縫連結服務前景十分樂觀,對 5G 地面與非地面網路的整合發展具有信心,也期盼能為產業界提供更厚實之技術支援。

聯發科長期推動國際標準制定,積極貢獻創新技術成為全球 5G 的新技術標準,自 2019 年便開始研發與提交非地面網路(NTN)相關技術提案至 5G 國際標準組織 3GPP,並領導多個 NTN 技術項目,日前也完成 3GPP Rel-17 相關標準發佈的里程碑,持續作為全球新技術標準的積極貢獻者並引領產業趨勢。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聯發科搶進太空 5G晶片通過衛星連網實驗〉。 首圖來源:Padai。)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