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漲的年代,為何索尼、老任、微軟都堅持不漲價?從玩家等兩年都買不到 PS5 說起

近年來,通膨問題席捲全球。不論是民生用品或是餐廳價格都不斷攀升,物價帶來的壓力也讓人相當有感。美國公布 7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然 7 月顯示通膨出現緩和,但 8.5% 的年增率仍處於數十年來高點。不過,在這個萬物皆漲的年代,為什麼三大遊戲公司——SONY、任天堂和微軟的遊戲卻似乎沒漲價?

為什麼三大遊戲公司都堅持不漲價?

Sony 、微軟和任天堂是全球遊戲公司的三大巨頭,在這個萬物皆漲的年代,卻沒有一家公司在日本發布遊戲和機台後,會因為物價或是通膨而漲價。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害怕會因此失去玩家以及輸給競爭對手,而這三家公司也都認為他們可以透過國際軟體的銷售來彌補這些損失。

任天堂更曾經佛心表示,不希望玩家花太多錢在課金,因此要求合作廠商調整旗下手遊的付費內容。不過,這樣的情況是否能堅持下去?

根據外媒 Bloomberg 的報導指出,分析師的共識是,目前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應該要進行修改。部分問題在於不斷增長的市場,很多人會特地到日本購買價格較低的遊戲機並在海外以較高的價格銷售。

例如 SONY 推出的 PlayStation 5 就被戲稱根本是一種金融資產,因為貨源較少又相當搶手,因此許多人購買 PS5 只是為了轉售獲利而不是因為想要玩遊戲。

遊戲這些年來究竟是漲還是跌?

遊戲分析師 Sam Naji 指出,Xbox One 和 PS4 在 2013 年的遊戲片售價約為 59.99 美元,如果遊戲發行商因通膨的壓力,讓遊戲價格與通貨膨脹幅度一致的話,今天的售價應該為 76.30 美元。若以 2020 年發布的遊戲價格 69.99 美元來算,現在的價格也應該增加 14%,將達到 80.13 美元。

這表示,儘管現在看起來遊戲的平均價格在絕對值上提升了,但相對來說,和過去比起來其實反而變得更便宜了!從 1977 年到 2020 年,遊戲的平均相對價格每年下降近 2%。

Switch、PS4 和 Xbox One,三款遊戲機的遊戲價格均出現下滑,例如新的遊戲機上市,導致舊系統對新遊戲的需求減少。

三大巨頭能撐得住嗎?

隨著商店商品持續短缺,軟體銷售的壓力可能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由於遊戲銷量下滑,SONY 下調了今年的預期利潤。

隨著日元走軟,在日本銷售遊戲機對製造商來說,利潤也跟著縮水,因為製造成本大多是以美元計價的。在過去一年日元貶值 21% 的情況下,黑心黃牛的投機行動比過去更猖狂,因為現在每台遊戲機的可以賣得的利潤也更高,手機應用程式也讓線上拍賣變得更方便。

Famitsu 集團代表 Katsuhiko Hayashi 表示,遊戲產業可能正在失去許多潛在客戶。當玩家無法買到他們想要的遊戲機時,越來越多的遊戲玩家就會轉向尋找其他替代品,例如桌上型電腦。

由於疫情對電子產品供應鏈和全球運輸的影響,自 2020 年底推出以來,SONY 最新的遊戲機 PS5 和微軟的 Xbox 系列在全球一直都超難搶。SONY 財務長 Hiroki Totoki 發布公司財報後表示,目前零部件短缺的問題正在改善,但物流挑戰依然嚴峻。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BloombergGamesIndustry,首圖來源:Unsplash

》下載 TOxVO 職場秘笈 8 月號:向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