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許多台灣新創赴日發展,而日本本身亦積極培育新創產業,孕育出許多新興契機。台日創業圈在合作與創業趨勢上分別有什麼演變?長期在日本佈局的台灣新創又會有什麼新觀點?
本集全新一週邀請到 Vpon 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為我們分享在創業道路上的心酸血淚史,聊聊他是如何帶領企業一步步擴張走進日本市場?以及如何從低潮期走向國際舞台展露光芒?
出海新創在日本學到什麼經驗?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關係與信任!
Vpon 一直是台灣新創圈相當關注的公司,從創業第二年便進軍日本,2015 年在東京設立了辦公室、18 年大阪、2021 年沖繩;中間經歷過不同階段轉型和擴大發展。
吳詣泓表示,日本在發展新創的核心,離不開「人進去、貨出來」,日本政府稱這戰略為「酷日本」(Cool Japan),認為想要獲利,就是要讓海外旅客進去,貨物賣海外。
而台灣入境日本的人口為全球數量第二,僅次於中國,後面是南韓和香港,因此可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疫情前,Vpon 便致力協助日本政府向外行銷日本;疫情後,日本文化、商品還是要出海,更是 Vpon 的機會。
日本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若要往東南亞發展,勢必會經過台灣,加上過去歷史文化,兩方人民友好關係、法治環境,日本出海則都會考慮在台灣設點。所以過去有許多日商,包括餐飲業、Outlet、JR 也都會在台灣設飯店,將台灣作為出海的第一站。
吳詣泓則相信,未來台日交流會越來越明顯,而日本更會成為我們不得不考慮的重大戰略性市場。
Vpon 很早便開始發展海外市場,海外收入更佔了公司營收的七八成以上,吳詣泓分享拓點經驗,認為經營海外市場有其難處,以日本為例,認為和日本做生意有點像考大學,很難考,因為日本人比較保守,要花時間確認合作夥伴是否夠正派。
因此,Vpon 則花了兩三年做了「事前準備」(建立關係和信任),也建議新創須做好前期燒錢的心理準備。
吳詣泓認為,經營海外市場一定要有「耐心」。雖然進軍日本市場會是台灣大部分新創企業不得不考慮的項目,但也要知道,不是一去就會賺錢,要有長期抗戰工作的準備。
跟日本取經!數據為何如此重要?
隨著第三方 cookie 取消等政策,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高, Vpon 從去年開始,推出了全新的 Wee Global Data Marketplace 服務,採取了先於東京推出再反向回到台灣的策略。吳詣泓解釋,因為日本很重視數據和情報,所以才會先以日本為出發點。
疫情之後,所有公司都在談數位轉型,從整理內部數據流開始,做到優化和自動化。而當企業拿到數據後,下一步則是要讓外部數據和內部融合,或是將自己的數據整理變現。
但數據隱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痛點,裡頭包含了許多法律、隱私權、安全等相關問題, 因此,採購數據公司就得小心保守。而 Vpon 的解決方案便是為用戶把關,讓他們能安心購買到有價值的數據。
而 Vpon 重要的客戶之一便是政府,吳詣泓認為,基於數據制定的政策,才算是具備基礎。未來,吳詣泓希望能把日本政府的經驗複製到台灣,在台灣中央、地方協助做數位轉型、政府數位升級,做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讓個政策的前期評估是有所本的,政策推行完後也可以透過數據的科學方法,評斷是否對人民有利、產生了多少價值。
要創業就要創大的!放眼全球吧!
Vpon 從創立開始,成功經歷過多次轉型,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呢?吳詣泓笑言,關鍵秘訣便是「我想活下來!」,他進一步表示,即便公司行動大膽,背後卻是十分謹慎評估過風險的,會預先想好各種備案。
他以 2020 年美股天天熔斷的大跌時機,許多人以 SARS 經驗回推,認為市場應該很快就會復甦,他卻相對沒這麼樂觀,認為至少要到年底才有機會。
於是,在這個前提下,公司策略便改將資源從旅遊數據移轉到別的市場,最後也成為成功存活的關鍵。吳詣泓表示,所謂適應力強就是生存意識強,那就要先分析風險,然後快速調整隊形、迅速執行。
回到經營理念,許多企業會有「等台灣做到夠好再去全球化」的預設心理,但是,其實許多投資者都會選擇投資一開始便全球化的企業。
因此,應該先假設自己不會成功、控制風險,且邊走邊看、邊走邊修正,就如 Vpon 本身的發展經歷一樣。吳詣泓建議創業者應該要有這種意識,未來視野、格局、想法才會不一樣。
簡單來說就是想大一點,動作小一點,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去經營你的事業,才能在資本市場逆風之時,也能掌握契機。
訂閱《全新一週》Podcast ,幫你做好全新一週工作準備
>> 訂閱 Apple Podcast
>> 訂閱 Spotify
支持我們策劃更多好內容,別忘了留下 5 星評分!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科技報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