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Nancy Pelosi)來台引起全球關注,中國更祭出 1996 年來最大武嚇,共軍演習區不但四面包圍封鎖台灣,更侵入領海,軍演面積達到 3 萬平方公里。對此,長期對台灣消息相當關注的 Y Combinator 創辦人、也是許多程式設計師以及資訊科技相關從業人員的偶像——Paul Graham 也非常關注,甚至在推特(Twitter)上對台灣提出建言。
Paul Graham 8/3 就發布推文指出,已經在晶片領域有極大話語權的台灣,應該要發展伺服器農場(server farm)產業,因為數據(data)的傳輸是不會受到海上封鎖限制的。
這一席話也引來投資者 Charles Fitzgerald 留言開玩笑道,有一種更簡單的做法:那就是若有國家不在外交上承認台灣,那就沒有 5 奈米晶片。但也有網友不買單 Paul Graham 的建議,表示中國也可以直接毀了海底電纜。
♦ TO 推薦閱讀:【矽谷科技巨頭 Paul Graham 直接在推特上面讚美台灣】美國科技圈如何討論台灣防疫措施
北京有能力切斷海底電纜,讓台灣與世界完全隔離?
事實上早在今年 4 月俄烏戰爭之時,《華爾街日報》(WSJ)就曾專文報導過,俄烏戰爭已經引起台灣對自身脆弱的網路連結性的擔憂,因為台灣仰賴的海底電纜,幾乎可以被中國攻擊切斷,若是遭受此類攻擊,大部分台灣地區都將處於「離線狀態」。
當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 Ivan Kanapathy 就指出,在觀察了烏克蘭如何高效運用全球媒體的方式之後,中國可能會意識到:「將台灣與全世界隔離開來」,可能可以大大提高中國軍事行動成功的機會。安全分析師也提到,北京有能力切斷這些電纜。
NCC 副主任翁伯宗指出,若海底電纜提供的網路失去連線,台灣政府會在一小時內得到通知,這些海纜登陸站(landing stations)也會受到警察和軍隊的保護,若真的所有海底電纜都被切斷,仍然可以透過衛星連接有限的網路,並且優先給政府與軍隊使用。
但與海底電纜相比,衛星的數據容量將大幅降低,而台灣有超過 9 成數據是透過海底電纜傳輸。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多屆台灣政府的安全顧問黃介正(Alexander Huang)則對 WSJ 指出,可能可以透過開發一個預警系統來保護海底電纜受到這些干擾,但沒有解決方案,「我們早就知道有這樣一個隱患,但要解決這個問題成本會很高。」
NCC 主委陳耀祥則在今年 5 月時表示,有些海纜登陸站設置時間較早,安全設計上確實不那麼周全,有很大改善空間,未來將考慮如何改善,包含是否進行堡壘化或地下化。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House Speaker Nancy Pel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