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教授加持!美新創 Alsym Energy 新電池成本只要鋰電池 50%,還不會燒起來

電動車被視為新世代的移動方式,但是電動車能否普及,車輛售價往往是重要的關鍵。而電動車所搭載的鋰電池是影響造車成本的主要部件,導致電動車的售價仍居高不下。

自鋰電池問世以來,已超過 30 個年頭;即便現今鋰電池的製造成本已大幅減少了 97%,鋰電池的造價仍相當高昂,必須透過補助,才能在製造成本上與燃油車的距離拉近。

新創 Alsym Energy 開發更安全、更便宜的新電池

然而,這一切似乎有所轉變,看到了一絲曙光:美國波士頓的新創公司 Alsym Energy 表示公司已經開發出一款可充電的電池,製造成本僅需要鋰電池的一半,也能避免鋰礦開採所造成的環境汙染、鋰電池易燃等問題。

有別於目前各家車廠緊追著 Tesla 的腳步,生產豪華電動車,Alsym Energy 想要專求改變,透過電池的創新與突破,與汽車廠攜手打造低價車型。

Alsym Energy 的 CEO 暨共同創辦人 Mukesh Chatter 受訪時強調,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亟需所有人的努力;該公司研發 Alsym 電池的目標並非單純為了切入利基市場而已,而是要達到普及化,讓電池成為人人皆可負擔得起。

◆ 延伸閱讀:沙子做的電池你看過嗎?3 大潛力取代鋰電池,超強儲能新星也都列給你

Alsym 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打造安全性更高的電池?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Kripa Varanasi 五年前與 Alsym Energy 公司展開合作,負責電池的設計。

然而,Kripa Varanasi 過去非電池研發出身,因此反而能夠跳脫框架,尋找鋰電池路徑以外的研發方向。Kripa Varanasi 表示,電池的研發,必須要兼顧幾個面向,包含原料充足、成本夠低、容易被回收再利用、能夠避免供應鏈斷鏈的問題

Alsym Energy 公司正在為 Alsym 電池申請專利,所以相關的技術原理暫時無可奉告。然而,根據 Fast Company 的報導,這一顆電池的製成包含水、錳、金屬氧化物,符合前面提到的幾個原則:原料充足、成本夠低。此外,這一顆電池不使用鈷、鋰、鎳等金屬元素作為製成原料,能夠解決鋰電池成本過高,以及取得這一些金屬礦物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及勞動安全問題。

換言之,這一顆電池在設計上的獨到之處,除了在效能方面足以媲美鋰電池之外,也能解決鋰電池的諸多缺點,包含成本過高、供應鏈不穩定、環境汙染、勞動安全等問題

AI 不會取代你,但懂用 AI 的人會!
訂閱《AI TOgether》加值你的 AI 知識&技能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許多新聞探討藝人林志穎駕駛電動車自撞起火的事故,讓電動車電池的安全性再度成為討論的焦點。針對電池的安全性,有別於鋰電池,Alsym 電池不具可燃性,電池不需要額外加裝防護、冷卻系統,不僅能夠減少生產成本,減少使用者對電池易燃性的風險顧慮,並且能進一步應用在更廣的範疇(例如貨櫃船)。

Aslym Energy 已計畫於 2023 年初,與相關客戶展開電池測試,並於 2025 年量產。目前已獲得來自 Helios Climate Venture 等公司的投資,金額高達 3,200 萬美元。該公司未來將著重於開發中國家市場,除了量產供應電動車之外,也能將電池作為電力儲存裝置,讓人人享有基本的電力,改變人類的生活。

燃油車時代的結束,電動車時代的來臨,似乎言之過早。然而,隨著電池技術研發的提升,相信不久之後,電池的成本降低、效能與安全性提升,電動車的普及將是指日可待。

 

*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Fast Company》《CleanTechnica》Alsym Energy。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廖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