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既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主要半導體廠之後,美日也宣布聯手研發 2 奈米晶片,並在日本當地量產。日經評論此舉與地緣政治局面不穩定有關,未來這將如何影響半導體供應鏈的分佈?(責任編輯:洪郁萱)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周五(29 日)報導,為防台海緊張局勢威脅供應鏈安全,日美兩國將聯手展開 2 奈米晶片的研發作業,預計今年底設立研發據點,合作消息料納入美日「經濟版」2+2 會談聲明。
美日設立 2 奈米晶片研發中心
今年 5 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商定一項晶片合作計畫,雙方後續也針對當時討論敲定細節。
日經指出,美日兩國將於今年底在日本設立 2 奈米晶片的共同研發中心,內含一條測試產線,目標最快 2025 年啟動量產。
上述項目主要由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理化學研究所(RIKEN)和東京大學推動,也會邀請企業參與晶片設計、製造設備、材料研發以及產線安裝等方面的研究。
美國與日本 29 日於華盛頓召開「經濟版」2+2 會談,供應鏈合作消息料納入本次會談聲明。
♦ TO 推薦閱讀:解讀半導體趨勢:2 奈米製程、異質整合,臺灣有優勢嗎?——專訪工研院電光所所長吳志毅
消費性晶片 9 成來自台灣
目前全球用於智慧手機等裝置的 10 奈米以下晶片產能,有九成以上都在台灣,鑑於近來中國武力犯台聲浪高漲,為供應鏈安全埋下不確定性,美日的目標是就算台灣發生意外,也能確保有足夠的晶片來源。
美國作為全球晶片設計中心,擁有輝達、高通等企業,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Screen Holdings、信越化學和 JSR 等企業,則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方面具備強大競爭力,兩方優勢可望為本次合作提供沃土。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日經:美日聯手搶攻2奈米製程 年底在日設研發據點〉。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